-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发展规律
第一讲 导论 正确认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一、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Westphalian System
二、维也纳体系Vienna System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System of Versailles- Washington
四、雅尔塔体系 System of Yalta
五、THE U.S. ROLE IN THE WORLD:INDISPENSABLE LEADER OF HEGEMON?
一、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17世纪初,欧洲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昔日控制着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已从鼎盛走向衰落,法国和西班牙在欧洲大陆上的争夺、英国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表明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德意志分裂成众多小邦国,新教同盟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新教诸侯要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哈布斯堡王室决一雌雄,周边的法国、瑞典、荷兰等国则想利用欧洲腹地的分裂局面来打击神圣罗马帝国。位于北欧和东欧的瑞典、波兰和俄国为争霸波罗的海发生了尖锐斗争。不过当时的俄国在欧洲政治中还处于边缘地位。战前,欧洲各国形成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同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同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导火线是波希米亚(捷克)爆发民族起义,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徒裴迪南为捷克国王。
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起义并宣布捷克独立。1620午11月,德意志天主教同盟军在布拉格附近击败新教同盟军和捷克起义军。1625年2月,丹麦在英、法、荷支持下,出兵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打败丹麦军队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1594-1632年)在法国支持下,于1630年7月率军攻入德意志中部。瑞典军队战败北撤,法国直接出兵,在德意志、尼德兰和意大利同时采取军事行动,留在德意志北部的瑞典军队乘机再次侵人德意志中部和南部。法军及法瑞联军在意大利、尼德兰和德意志多次取得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战败求和。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里亚和约》。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的确立]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改划了欧洲政治版图,确立了1种新的政治格局,即威斯特伐里亚体系。法国夺得亚尔萨斯和欧洲霸权;瑞典巩固了在波罗的海的地位;西班牙遭到削弱,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到确认;德意志内部分裂局面加剧,神圣罗马帝国只剩下一个虚名,因为日耳曼的每一个诸侯现在都被认为是最高统治者,有权宣战或讲和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管理他们的国家。
三十年战争及战后召开的威斯特伐里亚和会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推动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虽然和会只是暂时结束了列强间的战争,对战后局面的安排仅限于欧洲范围内(俄国未包括在内),但威斯特优里亚体系仍不失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和近代国际关
系史与近代欧洲外交史的开端。
二、维也纳体系
从三十年战争结束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近1个半世纪里,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和巩固海上的非均势(霸权)和重建欧洲大陆的均势。英国想让东欧的俄国和西欧的法国抗衡,中欧普、奥对立,并使中欧成为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缓冲地带;在法国周边建立1道制约法国的屏障,形成反法包围圈;反对俄国兼并波兰,以防俄国过于强大。奥地利的意图是,在东、西欧实现均势和法俄互相牵制的情况下,维护自己在德意志的霸权。奥地利反对俄国独霸波兰,并阻止普鲁士吞并萨克森。普鲁士的战略目标是防法抑奥,夺取萨克森的全部和莱茵河两岸的重要领地,提高它在德意志的地位。它支持俄国并吞波兰,以换取俄国支持它兼并萨克森。法国作为战败国,其主要目标,是防止战胜国的任意宰割和保住自己的欧洲大国地位。法国外交大臣塔列兰“这个为一切制度服务并背叛一切制度”的复杂人物,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打出正统主义原则,维护法国的利益。会议召开不久,围绕波兰和萨克森问题形成俄普与英奥的尖锐对立时,塔列兰与英奥议和,并签订《奥地利、英国、法国反对俄国、普鲁士秘密攻守同盟》,以便联合抵制俄普的坐地分赃。
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签署了《最后总决议案》,由121项条款和17项单独附带条款构成。其主要内容是:(1)按照正统主义原则,全面复辟欧洲的旧王朝,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汉诺威、荷兰诸王朝都得以恢复。(2)在法国周围建立了一系列屏障性国家。东北部的荷兰合并了原奥属尼德兰(比利时);东部莱茵河沿岸各省归并普鲁士;东南部的撒丁王国成为反法的桥头堡。(3)英国保持并巩固了其贸易和海上霸权,获得了马耳他、斯里兰卡和好望角等海上战略要地。(4)俄国保住了拿破仑战争时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