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生死观.docVIP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生死观.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生死观.doc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生死观   【摘要】生死观教育是中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丰富的内容可以为生死观教育提供私彩,中学语文必须打破死亡禁忌,将生死观引入课堂,引导中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进而活出自己的独特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死观中学生      死亡在我国一直被视为忌讳,人们避免谈论有关死亡的话题,认为是不吉利的。但不谈论并不代表就能减少人们对死亡的忧虑,反而增添了人们对死亡的畏惧,甚至有人更将死亡当做“武器”来换取利益,或者动不动就选择自杀自伤。以中学生为例,近些年来接二连三的发生中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如2013年1月,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初一某“火箭班”的学生强强因为成绩排名下降而跳楼身亡;2013年9月10日,海南省临高县一名13岁男孩因上课迟到没带书包被班主任扇耳光后从学校3楼跳下,造成腰3椎体爆裂性骨折……   有媒体调查显示,面临逆境时,4%的中小学生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偶尔有自杀念头的也占到了35%。说明中学生在面临挫折时,对生命欠缺尊重,不能正确的应对逆境,处理生命与困境的关系,也就是生死观上存在偏差。   生死观也就是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包括对生死本质的认识、对生死价值的认识和对生死态度的认识。生死观是在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一种人生观,生死观教育其实也就是一种人生观教育。中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如能在这一阶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面对生命挫折,就能在生与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传统上,有关世界观、人生观的课程都是中学政治的内容,然而,由于说教意味过浓,内容单一,政治课中的生死观教育往往招致中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相比较而言,语文课内容丰富,素材多样,往往能引发学生对生死观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当前中学生生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避谈生死导致中学生对生死理解片面化   喜谈生、忌谈死是中国人的传统,但中国人对死亡的忌讳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认为凡事只要和死沾上联系,便是不利;与人谈死,便是不敬。死亡是人们很避讳的字眼,尤其是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乐生恶死、趋利避死观念的影响,我国中学教育中基本回避谈生死问题,更没有接受过全面而专门的生死观教育。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大多数对生死知识是非常渴求的,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课程大多数时候是结合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的命运等附带讨论生死的话题,这样的讲解和讨论往往只是一带而过,几乎从来就没有深入过,这就导致中学生的生死观存在一定偏差。   笔者在一次调查中,询问一群中学生在看到“死亡”这个词的时候联想到的词语有哪些,部分中学生说“归零”、“没了”,也就是他们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出发,下面的一句便可能是“那在生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呢”,对死亡“归零”的恐惧会导致人们“贪生”,导致生命的无意义感。还有学生说看到“死亡”想到的是“game over(游戏结束)”,这是从电子游戏中引发的一种生死意识,它是危险的,因为通常一局电子游戏“game over”之后还会有下一局,甚至在游戏中途还可以“try again(重来一次)”,然而我们的生命一旦开始,是没有从头再来一次的选择的。   死后世界被完全否定和虚无化,或者去追求活着时候的享受,这都是片面的理解生与死,这对中学生生死观的建立无疑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2、语文教育片面强调英雄主义生死观,忽略平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学课文里,英雄主义的生死观教育随处可见,如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王二小不顾个人安危引敌人进伏击圈等献身精神的感化,及赖宁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舍身救火的英雄主义教育和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教育,这些对于树立人的崇高理想,进行高尚人格的塑造,一度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我们应继续坚持。但是仅有这种生死观教育还是不够的。还应照顾到作为普通人如何面对生死困惑的教育需求。因为不同的人群处在不同的社会层次,其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对死亡的认识等也各不相同,对生死观也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也是唯物辩证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要求。   中学生作为平凡社会中的普通一员,通常不会面临国家财产受损、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他们更多的是面对生命中的细微挫折,然而他们在上述传统的生死观教育中找不到可以选择的应对方式。因此,中学语文教育更应关注普通的生命个体如何在在成不了英雄的情况下,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多元化的生死观;必须进一步地明确普通的个体怎样安顿自己的生命,获得得关于幸福、快乐、生死的真正关切,并彰显对个人生的权利和死的价值的思考,以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