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反思中国本土广告.docxVIP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反思中国本土广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反思中国本土广告

广告文化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反思中国本土广告姓名:马禹学号:0907080120院系:艺术设计学院专业:09级广告学时间:2012年5月1日[摘要]世界各地都在开办孔子学校,汉语热正在兴起,并且形式日渐高涨。而在我们大张旗鼓地向外宣传本国文化的同时,我们又有多少传统文化在不断地走向消亡呢?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广告在传递信息,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价值观念,引导着受众的生活方式,广告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社会化运行机制。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继承了多少?利用了多少?发展了多少呢?[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奥格威 拿来主义 中国本土广告一、奥格威的时代“奥格威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传统观念的抨击照亮了整个广告行业,令任何广告人都无法企及”。——《广告周刊》记得初次接触《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如果一个中国广告人只知道一个外国广告人的名字,他知道的多半会是大卫·奥格威;同样,如果只知道一本广告经典,那本书多半就是《一个广告的自白》。”没错,一个出身英国的大卫·奥格威,是广告业乃至整个商业世界一个不朽的传奇。他如此总结自己进入广告业前丰富得稍显杂乱的前半生:“他今年38岁,失业。大学中途辍学,做过厨师、推销员、外交官,也当过农夫。他完全不懂行销,也不曾写过任何广告文案。但他自称有志于广告,希望在这一行闯出一番事业(以38岁的年龄),而且也准备接受一年5000美元的薪水。”入行三年后,他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广告撰文,而且不久又以5000美元创办了当今享誉全球的奥美广告公司,随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无数倍极尊荣的称号——“现代广告教皇”、“工业革命以来最有贡献的人士”之一(法国一著名杂志语)、“现代广告最具创造力的推动者” (《纽约时报》)、“当今广告业最抢手的广告奇才”(《时代》)、 “品牌形象之父”……他开启了现代广告业的新纪元,同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广告文化。二、奥格威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从1950年到1973年,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美国经济的空前发展早就了美国广告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很多广告大师就在美国这片土壤中成长起来,奥格威亦是如此。然而,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殖民化程度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国货与洋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使广告业发展到一个兴盛的阶段。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本就脆弱的广告也就倍受摧残;抗战胜利后,又由于内战的爆发、经济的崩溃,使得中国广告业又重新进入低谷。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商品经济萎缩,市场作用被忽略,广告业发展极为缓慢。随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严重的摧残了广告事业的发展,户外媒体深受冲击,导致商业广告基本停顿。所以,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广告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欧美广告的强烈冲击,这也让最初的广告人长了不少见识。诸如奥格威的“哈沙威衬衫”与“在时速60英里时,这不新劳斯莱斯轿车的最大闹声来自它的电子钟”的劳斯莱斯广告作品等,堪称奥格威大师的经典之作,备受广告圈的菜鸟们青睐。就这样,奥格威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中国的广告界甚至商界,人们对他的崇敬甚至崇拜也就成了自然现象了,尤其在中国本土广告的启蒙阶段。所以很多人了解西方广告是从奥格威开始的,如果有人只知道一位西方广告人的话,那个人一定就是奥格威了。三、拿来主义的盛行在中国这个崇洋媚外的国度里,只有一听到奥格威的名字,很多人不是理性的接受,而是盲目的追随。这种行为在宗教中无疑是一种让人感动的虔诚,但对于广告来讲,则显得迂腐,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国内广告人对于国外大师盲目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导致盲目的照搬和抄袭国际4A广告公司的广告运营、管理经验等,倘若你细心的留意本土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和经营理念,时不时的会令你大吃一惊,那种拿来主义的风潮会铺面袭来,使你窒息。这种风潮的后果无疑是可怕的,做广告不像是学唱歌或者唱戏,你的音调学的越准越好,广告唯有创新尚可生存,所以任何复制和模仿都会引起客户的不满,以至于失去更多的广告客户。不可否认,国际4A广告公司,具有较强的广告运营、管理和实践经验,中国本土广告又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国外广告的精髓。但绝不能把做广告当成追星一样,这样不但会迷失自我,也会阻碍整个广告业的发展。诸多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面临“水土不服”的案例应该让我们本土广告人清醒的认识到学习国外广告的精髓,消除思想上的包袱,做出真正极具中国特色的广告才是唯一的出路呢?当然这种“崇洋媚外”、“拿来主义”的风潮还不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四、拿来主义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广告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优秀的广告不需要更多的解说,大家都能理解,只有多与外面交流,多接触不同风格的创意,理解

文档评论(0)

shimei19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