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的转变.docVIP

 论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的转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的转变

论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的转变 我所说的“传统”是同“近代”相对而言的。“近代”又包含着通常所说的“现代”。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同样,传统政治观念也正在向近代政治观念转变过程中。这中间问题很多,本文只提出几点,略加讨论。 一、传统政治观念的“三重奏” 传统政治观念分而言之,可以条列许多。我认为王权至上观念、臣民观念和圣人崇拜可谓交融一体的“三重奏”。这三者互需、互补,如鼎之三足,缺一则覆。 王权至上观念和臣民观念相反相成,共同维系着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 《诗经·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可谓王权至上观念的最早、最准确的概括。秦始皇君临天下之后立即宣布:“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君主对天下的土地与人民究竟能控制或支配到什么程度,可另行讨论,但这种观念占有或许比事实更重要,更有意义。当人们一旦普遍接受了这种观念,臣民就不仅仅是被迫的,而会成为心甘情愿的奴仆。奴仆观念可以条列成十上百条,要之有如下几点: 其一,甘为臣仆与狗马的心态与观念。 先哲们有很多君臣相需之论,也有以道事君,道高于君的哲理之论。但这都不影响常态情况下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主者,人之所仰而生也”。换一角度则为:“为人臣者,仰生于上也。”君主是天下人的衣食父母,君主把恩泽、阳光、雨露洒给天下,惠及牛马。既然一切都是由君主赐予的,甘心做臣仆与狗马也就是合乎逻辑的,于是“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是为臣的准则。 正是在上述观念下,君主把臣视为工具,有用则使,无用则弃。汉武帝对这一点有明白的表述:“何世无才,患人主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与君主的这种观念相应,臣则视自己为君主的狗马。汲黯是历史上敢于庭折面争的名臣,他曾当众揭露过汉武帝的心秘,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诤臣却又把自己视为君主的“狗马”。 仰食于君、为君之工具与狗马,是当时士民的普遍心态,也成为人们的行为界标。 其二,向帝王求是非,求合理性的心态。 认识上的是非与合理问题,历来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许多先哲曾提出是非之准在“实”,在“参验”,用今天的语言,即实际、实践。这些认识无疑是非常光辉的。但是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出现,特别是实行独尊儒术之后,认识上的是非与合理性虽然在思想界仍然是不断讨论的问题之一,但同时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即向君主求是非,求合理性。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焚书,禁百家之时,建议秦始皇“别黑白而定一尊”,“以吏为师”,取缔私学,特别是儒学。李斯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政治范围,而是要整个社会思想一统化。由谁一统呢?这就是皇帝。“以吏为师”最后归结为以帝为师。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时,他的立论几乎与李斯同出一辙,“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上亡以持一统。” 儒学原来是诸子之学,独尊儒术之后变成政治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学则是由皇帝钦定的。这样一来,经学的最高解释权与核定是非权自然也就归皇帝。这样便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普遍心理,即从皇帝那里寻求是非、寻求认识合理性。像韩愈这样的大家都这样说:“得备学生,读六艺之文,修先王之道,粗有知识,皆由上恩。”柳宗元也如是说:“身体发肤,尽归于圣育;衣服饮食,悉自于皇恩。”这种唯书、唯上心态不仅令人肉麻,更须令人反思的是,这样的大知识分子都是皇帝给的。奴性之毒,深入骨髓! 其三,对帝王的期待心态。 帝王是治乱之原,因此社会上形成一种对帝王的期盼心态。寄希望于好皇帝以及相应的清官,几乎成为们唯一的选择。 其四,君主面前的错感与罪感意识。 臣下给皇帝上疏,大抵均有套话铺前垫后,诸如“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兢惶无措”、“昧死以言”、“愚臣”、“愚见”、“惟圣裁鉴”、“臣不胜倦倦之至”、“臣罪当死”、“彷徨阙庭,伏待斧”等等。这些不仅仅是礼节性的套话和无所谓的形式主义,在这些套话背后隐藏着深层政治文化,这就是臣下的错误感和罪感。 君主是圣明的,无所不知,明察秋毫,君是心,臣是股肱;君是首,臣是四肢。按照这个逻辑,臣下的职能就是听令。于是有臣者“奉命而行事”、“下顺于上”之论。臣作为君主的“手脚”本不应说话,但又不能不说或不得不说。所说的一旦不合君主之意,就难免招罪。翻开历史,可以看到言罪比比皆是。臣下为了防御自保,于是在同君主奏对中,便以自卑自谦反衬君主的圣明,并给君主留下更多的选择余地。久而久之,臣下在君主面前便形成了一种不待论证的、自然而然的错感和罪感意识,即使遭冤杀,也要颂皇恩浩荡,称臣罪当死。 臣下在君主面前的错感与罪感意识,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整个

文档评论(0)

kengzhang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