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 学习目标: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4、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三种岩石——岩浆。 生物循环:生物既是自然界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的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重点) a、改变大气的成分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没有氧和氮。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生物作用。 b、改变陆地水分状况 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在相当程度上也为生物生命活动所制约。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c、促进土壤的形成 有些沉积岩是在生物参与下形成的,并且有一部分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如煤、石油等。陆地上生物的出现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组成成分: 矿物质45% 有机质5% 空气25% 水25% d、塑造地表形态 据有关资料,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创造的生物物质已达4×1027吨,相当于对流层大气质量的1万倍,水圈质量的30倍和沉积岩质量的16倍。显然,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已多次被生物加工。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活动题]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 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最终又被放散到环境中去。 知识点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即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活动题] 阅读下文,通过分析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平衡功能,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当食物与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育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的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