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撼历史片段——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 当时,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全力以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建立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为迎接胜利,推动斗争, 郭沫若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 全文大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灾荒严重,崇祯昏聩,结果引起民变,弄出亡国之祸。第二部分叙述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其中特别详细考证了知识分子李岩的经历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说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敌人,不讲政策,有些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最后终于失败。 文章发表后,立即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视,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甲申三百年祭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保护周恩来,文中的李岩是隐喻周恩来。郭沫若是周的朋友,当时周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饱受打击,郭是经过和南方局主要领导的协商之后才精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提醒毛泽东,保护周恩来。
郭沫若与毛泽东半世纪的友谊
郭沫若是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但郭沫若从来也不是一个只在书斋中埋头学问的历史学家,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始终没有脱离过对时代的热切关注。
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
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个政党和从事政治斗争的人,都是不能不重视的前车之鉴。
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思索,在当时的重庆知识界,围绕着甲申三百年这一主题,积极筹备着各项活动。1月15日,由我党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委派乔冠华,约请翦伯赞等人,来到郭沫若在重庆天官府4号的寓所,具体商讨此事。被誉为当时革命文化界领袖的郭沫若当仁不让,主动承担了主要文章的写作。
郭沫若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沉思,搜集资料,精心研究,认真分析,反复思考, 3月10日,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终于脱稿。郭沫若又精心修改了几天,送请中共驻重庆的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审阅后,即在朱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死难之期的3月19日,开始在《新华日报》上分四期连载,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在郭沫若的文章之前,用大字排上了一段毛泽东的名言:“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之一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
《甲申三百年祭》全文一万多字,郭沫若在文章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紧抓住了甲申年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交替,从朱明王朝崇祯皇帝的腐朽统治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始末的对比叙述中,夹叙夹议,深刻地揭示了朱明王朝的必然灭亡,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明王朝的统治极端专制和腐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好刚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而其官吏则“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结果只能是“纵贪横于京几”,吏治败坏到了极点。这样的王朝是必然要灭亡的。
同时,郭沫若在文章中歌颂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并沉痛地总结了起义的失败原因,李自成可以说是一个英雄,他不但武艺高超,而且治军严明,其起如风起云涌,但是,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的军事胜利后,也就在凯歌声中滋长了骄傲的情绪,“在过短的时间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是李自成以下的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把明室的专制和腐败接受过来,纵声色,夺名利,掠财物,杀功臣,在战略上、组织上、作风上都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终于酿成历史的大悲剧,其败如风卷残云。郭沫若在文章的最后说道:“三百年了,种族的遗恨幸已消除,而三百年前当事者的功罪是应该明白判断的时候了”。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经发表,立即轰动重庆山城,这一史论结合的雄文,产生了极大的现实意义,不仅使人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同时,文章所论述的明王朝、李自成和清兵三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使人们不难得出结论,像崇祯那样的专制和腐败的政权是必然要灭亡的,更激发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思考。
当时,经过全民抗战,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已经是日趋明显,抗战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而国民党则竭力强化其专制统治,就在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