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1.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时期。 2.主要表现 政治上:此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 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触合。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从题型上看,纵观近五年高考,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比例很小。 从考查内容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集中在经济史和文化史中。在经济史方面,2009年宁夏文综考查了均田制,2009年江苏单科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在文化史方面,2009年全国Ⅰ考查了南方文化的特征。此外,四川文综注重对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考查。应加强对此类知识的训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⑴中国古代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⑵历代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这是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⑶各族人民融合,共同开发南方。 ⑷南方大多数统治者比较重视经济、重视农业、重视水利。 ⑸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⑹南方的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 (07江苏历史卷)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北方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⑴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⑵虽屡遭破坏,但总体是在恢复和发展。 破坏原因:战乱。 恢复和发展原因:北方统一后的政权重视、政策(如改革)、水利、农具、技术等。 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方比北方相对活跃 (2009年江苏高考4题)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3题)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2009年重庆文综14题)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史实的是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08年重庆文综卷17)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时代背景: 1.汉朝选官主要由朝廷征聘和州郡察举,而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并立,战争频仍,许多士大夫避难迁徙,流移异乡,乡举里选已不可能。 2.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选拔权力收回的欲望。曹操曾竭力破朋党,反虚名,公开打出“尚才不尚德”的旗号等措施。这些进一步打击了察举制。 3.曹氏家族取得王权的适时需要。曹丕继位为魏王,进一步就要受禅,登上皇帝的宝座。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做好改朝换代的工作,对世家大族就不得不作出让步 基本内容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采用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创九品中正制度。这种制度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取士制度,具体做法: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区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报大中正核实,大中正报司徒核实,再交尚书吏部选用。 (2010年江苏高考)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评价 魏晋初期,中正官由朝廷任命,他们在考察品评本地人物时,还比较注意人才的优劣和舆论的褒贬。加上九品正中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中正品评和吏部授官的体系,两者各自独立,相互制衡,能够防止走后门、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发生。因此,刚开始,九品中正制的确做到了曹操所提倡的不拘贵贱,唯才是举,赢得了时人

文档评论(0)

yunlaj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