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 基因的分离定律 课件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生物 基因的分离定律 课件必修2

* 遗传的基本定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 (Mendel,1822-1884)   奥地利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 工作成就: (1)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 (现代遗传传学确定为基因) 基因的分离定律 (2)发现两大遗传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豌 豆 选择什么实验材料?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 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便于观察和计数 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你是如何思考的? 简单 复杂 单因子杂交实验 动画 单因子杂交实验(花色) P: 紫花 ×白花 F1 紫花 F2 紫花 705 白花224 比例约 3 :1 │ ↓ │↓ × 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2.84:1 277(矮) 787(高) 茎的高度 F2的比 另一种性状 一种性状 性状 2.82:1 152(黄色) 428(绿色) 豆荚颜色 2.95:1 299(不饱满) 882(饱满) 豆荚的形状 3.01:1 2001(绿色) 6022(黄色) 子叶的颜色 3.15:1 224(白色) 705(灰色) 种皮的颜色 3.14:1 207(茎顶) 651(叶腋) 花的位置 2.96:1 1850(皱缩) 5474(圆滑) 种子的形状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信服了吗?那又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性状是基因决定的。显性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 ,隐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③受精后,雌雄配子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A)对隐性 基因(a)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 ④等位基因相互独立 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受精机会均等。 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纯合子。例如DD和dd。 纯合子(体): 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杂合子。例如Dd。 杂合子(体):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对分离定律的验证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遗传实验,对豌豆的遗传现象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正确吗? 为此,孟德尔设计了一种叫“测交”的实验,测交实验是怎么回事?孟德尔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控制 基因 性状 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控制 显性性状 控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基因型 表现型 等位基因分离 导致 性状分离 +环境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 型。(如豌豆的高茎、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DD、 Dd、 dd)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生物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内因)(外因)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半显性) 共显性 显性的相对性 显性的相对性 可见,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红色花 × 淡黄色 ↓ 光充足低温: 红色花 光不足温暖: 淡黄色 光充足温暖: 粉红色 金鱼草的 显性花色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例1]小李患白化病,但小李的父母及妹妹的表现型正常,问: (1)小李的妹妹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多少? (2)如果小李的妹妹与一位正常者婚配,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问:第二个孩子也患此病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小李的妹妹与一位白化病患者婚配,出生病孩的概率是多少? 2/3 1/3 1/4 两种情况:①可能是杂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有白马,说明栗色马含有隐性基因,故推知该栗色公马是杂种。②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