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实词知识精讲.doc

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实词知识精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实词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实词 【本讲主要内容】 课外拓展——文言实词 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在具体文言环境中的含义,尤其要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语言现象。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一词多义 在文言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而在另一个句子里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食:①吃。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吃的东西,食物。《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专指饭。诸葛亮《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④读sì,给……吃。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⑤通“蚀”,亏损。《易·丰》:“月盈则食。” 一个句子里,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义项,主要靠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分析,然后综合判定。所以识记多义词和增强阅读能力是互为因果的。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学习中可以遵循这一规律,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可以通过类似联想与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方法去判断义项。同时,还应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只有记忆仓库里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提取运用时随手可得。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是,多数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 词义扩大 文言中,某些词语的原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发展了,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称为词义扩大。其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于今义之中。一般来讲,一是原先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雏”;二是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义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如“甘”;三是由专名扩大为通名,如“江”“河”;四是由原只表示某事物的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如“秋”。 2. 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一般说来,有以下三类:一是程度减弱,如“饿”;二是范围缩小,如“禽”;三是义项减少,如“迁”。 3. 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所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一般来说,词义的转移有以下几类:一是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如“币”;二是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如“走”;三是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如“慢”;四是由甲义转移为乙义时,词义也发生了转移,如“牺牲”。 4.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互相转化的现象,称为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褒义词变成贬义词,如“明哲保身”;二是贬义词变化为褒义词,如“乖”;三是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谤”。 5. 名称说法的改变 在古代汉语单音词双音化的过程中,一个词的名称说法发生了变化,如“目”改称“眼睛”、“日”说为“太阳”,原先的词形只是在一些固定结构如成语中使用,如“目不转睛”“日落西山”等。 6. 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前”变为“前面”“前边”,“敌”变为“敌人”等。 由于语言在发展中,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时,必须注意古今异义的词。 三、通假字 在文言阅读中,通假现象极为普遍。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错字。在高考中考查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通假。学生在辨析通假字时常见的失误,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明通假,望文生义;二是不懂得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认为凡是同音字皆可通假;三是忽视声母或韵母相同,而读音和字形又有一些差别的通假。通假字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同音通假,即借字与本字的声母与韵母完全相同的通假字,如“案—按”“庭—廷”等。 2. 双声通假,即借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的通假字,如“没—冒”“为—谓”等。 3. 叠韵通假,即借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的通假字,如“不—否”“邪—耶”等。 四、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则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使用。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如《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其中“公姥”“父兄”便属于偏义复词,分别指“姥”“兄”。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中“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其中“园圃”便属于偏义复词,只指“园”。这一类应该与同义词的复叠使用区别开来。比如同义词复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