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核酸代谢-1(精)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荣获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及其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用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字母的略语表示寄主菌的物种名。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株名。如Ecok, EcoR。 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内有几种不同的限制与修复系统,用罗马字母表示。如EcoR I,EcoR V。 常用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 * * * * * * 10.1 核酸的酶促降解(理解) 10.2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难点) 10.3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难点) 10.1  核酸的酶促降解 一、食物中核酸的吸收利用 二、细胞内核酸的酶促降解 三、核酸酶 核蛋白摄取  HCl 蛋白质       核酸 胃蛋白酶 胃 多肽 氨基酸+短肽 进入小肠 核酸 核苷酸 核酸酶 核苷酸酶 核苷+磷酸 核苷磷酸化酶 碱基+戊糖-1-磷酸 小肠 各种多肽酶 小肠粘膜 绒毛 一、食物中核酸的吸收利用 外源性核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酸都是自己合成的! 二、细胞内核酸的酶促降解 由于细胞的衰老,或者是病毒、细菌等,都会 一是对外源DNA或RNA进行识别和降解,如病毒、细菌的DNA或RNA或使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的病毒基因、人工转入基因、转座子等外源性基因的沉默,即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 二是细胞自身遗传物质代谢。细胞中RNA含量变化显著,DNA含量相对稳定,但都不是恒定不变的。 按底物专一性分 核糖核酸酶(RNase)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非特异性核酸酶 按作用键分 水解3’-磷酸酯键 水解5’-磷酸酯键 三、核酸酶 (一)核酸酶的分类: 按切割位点分 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内外兼切核酸酶 (二)核酸外切酶: 非特异性的作用于DNA单链或RNA的磷酸二酯键 OH 5′ p p p p B p p p p B B B B B B B 牛脾磷酸二酯酶( 5′端外切5得3), 主要得 3′-核苷酸。 蛇毒磷酸二酯酶( 3′端外切3得5), 主要得 5′-核苷酸。 3′ 3′ 5′ (三)内切核酸酶:特异性强  1、核糖核酸酶(RNase)    作用于嘧啶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生成末端为嘧啶核苷-3‘-P 作用于鸟苷酸二酯键,生成末端为鸟苷-3‘-磷酸 OH Pu : 嘌呤 purine Py:嘧啶pyrimidine 5′ p p p p Py Pu Py Py p p p A C G U p p p G A 3′ RNase I (牛胰核酸酶) RNase T1 (曲霉中分离) 3′ 5′ (三)内切核酸酶: 2、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1)DNase I:破坏单链或双链DNA中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产生5‘- P末端和3‘- OH末端。在Mg2+存在时,能在双链DNA上随机地产生切口;而在Mn2+存在下能将双链DNA同时切断,使DNA片段化。 (2) DNase Ⅱ:破坏单链或双链DNA中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产生5‘-OH末端和3‘-P末端。 (四)内外兼切核酸酶: 既可内切也,可外切。 1、核酸酶P1:裂解RNA和DNA中的3’-5’磷酸二酯键(双链底物的水解速度非常缓慢),同时具有 3‘-核酸磷酸酶活性, 可水解3’-单核苷酸和寡核苷酸上的3‘-磷酸单酯键,最终主要生成5‘-单核苷酸。 利用核酸酶P1对核酸的特定作用,通过酶法生产5‘-单核苷酸,是生产核苷酸技术中最成熟的方法。 5′ p p p p B p p p B B B B B B B 3′ 3′ 5′ p (四)内外兼切核酸酶: 既可内切也,可外切。 2、核酸酶Bal31:既具有单链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同时也具有双链特异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20世纪70年代,在细菌中陆续发现了一类核酸内切酶,其能专一性地识别并水解外源DNA链。当外源DNA侵入细菌后,此酶可将其水解成片段,限制外源DNA在细菌细胞内的表达,而细菌本身的DNA由于在该特异核苷酸顺序处被甲基化酶修饰,不被水解,从而得到保护,故称这种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简称限制酶)。 1、概念: (五)限制性内切酶(ristriction endonuclease) 细菌如何避免自我降解 细菌除具有限制酶(Restriction) 外,还具有一种对自身DNA起修饰作用的修饰酶(Modification) 。一种限制酶和其相应的修饰酶对底物DNA的识别和作用的部位是相同的。 修饰酶使该部位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