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作文记叙创新——尺水兴波,曲折有致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作文记叙创新——尺水兴波,曲折有致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记叙创新——尺水兴波,曲折有致
《诗林笑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户富贵人家给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做寿,许多人题诗助兴。清代著名大才子纪晓岚也兴致勃勃地举笔作诗,只见他首句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落座闻之失色,这分明是骂人,哪里是祝寿之辞?但他却坦然自若地续上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人们不由转怒为喜,仙女下凡当然不是人了,把老太太恭维得喜笑颜开。想不到第三句又是出言不逊:“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正要和他评理,他不慌不忙地写出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大家又只得改颜赞许。
这个故事是否可信,姑且不论,纪晓岚的这四句诗也并非出色,但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大起大落,先抑后扬,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在相反相成中造成了波澜陡起的语势,深得记叙文“尺水兴波”的妙味。
【解题方法指导】
所谓的“尺水兴波,是指在小小的篇幅之中也能掀起波澜。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
一、倒叙法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二、插叙法
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三、对比法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夸张法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就是夸张法,以“新装”的似有实无,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不难看出,夸张法所追求的那种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文出现起伏。
五、抑扬法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其愤恨的。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的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再如《荔枝蜜》,先写对蜜蜂的反感:由于小时上树折海棠花被蜜蜂蛰,以后见到蜜蜂“心里总是疙疙瘩瘩”,这是抑。后来品尝了荔枝蜜的香甜之后,想到了“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这成了全文的转折点。在参观了“养蜂大厦”,特别是经过老梁的介绍后,作者对蜜蜂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热情讴歌了蜜蜂的辛勤无私的精神。最后作者竟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对蜜蜂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文章先抑后扬,一波三折。正是前面贬斥的铺垫,才使后来的褒扬如此感人,也使文章呈现出摇曳多姿的风致。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
六、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时,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如《麦琪的礼物》,小说在开始详细描绘了德拉为给杰姆买到圣诞礼物而卖头发买表链的种种行为和心理,并进行大肆地渲染。德拉站在壁橱前决心卖掉秀发时由兴奋、到惊骇、到留恋、到痛苦、再到坚定的心理都是通过细腻、真切的动作和表情描写表现出来的。可是在故事的结尾则是杰姆卖掉金表买来发梳,令人惊愕、出人意料而又不违背事理,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七、悬念法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