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验在西方:中国科举制与西方公务员制
中国经验在西方:中国科举制与西方公务员制
1789年以后,虽然欧洲人对中国的狂热追逐渐趋冷淡,但是中国确为欧洲留下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具实践性的文化遗产,即已在很多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始于公元前165年(这里指的是始于汉代的贡举制度,非严格意义上的科举制。——编译者注),以候选人被昭入京,皇帝亲自策问其美德为标志。这对欧洲的影响很大,后来欧洲各种公务员考试制度均源于此。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此制度日臻完善,最终,几乎所有想要供职于政府部门的人都须通过政府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资质。
公元1370年以后,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这里指的是明代以后的科举制度。——编译者注]逐渐发展为三级制,第一级为“郡试”,是在各郡、县举行的选拔考试;第二级为“乡试”,在各省的省会举行;第三级,也是规格最高的一级考试,称为“会试”,是在国家的首都举行的考试。(实际上,还有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由皇帝在朝廷上亲自策试。通过殿试者即为“进士”,可授予官职。——编译者注)一般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如果通过这三级考试,其所获得的头衔分别大致对应于我们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这项制度一直定期执行,直到1905年被废除。如今,中国政府官方承诺将大规模改良并重新恢复这项选拔官员的制度。
宋代科举殿试图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当时的考试现场。考场是由巨大的围墙围起来的一块场地,里面有成千上万个小砖房,均一行行整齐地排列起来,如同城镇的房屋布局。每间小砖房里都有一张桌子和一张长凳,紧张的考生就坐在里面。政府会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考生作弊:进入考场前,考生要被严格搜身检查;考试过程中,考官会严格监考,并且考生不得提前离场。每级考试通常都要进行好几天,考题也难得出奇。比如,1889年,在京城有超过14000名考生参加考试,可最终只有300多人通过。然而,一旦通过考试,随之而来的便是加官进爵,功名利禄。
这是1894年考中进士的一位考生的答卷副本。内容是有关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的儒学思想家荀子的。这份答卷字迹隽秀,而这是所有考取进士的答卷必备的标准之一。考试早上十点开始,约傍晚七点半结束。在这九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考生要完成两千字左右的文章,包括打草稿和誊写。而仅是誊抄文章,即使是书写速度较快的考生,也要花去大概七个小时的时间。由此可见这项考试的难度。
这种考试制度也存在问题。其主要缺点在于,过分注重对文风和典籍细节的考察,而忽视了策问实务。另一个缺点是中国政府未能成功地建立起国家免费义务教育体系。因此,大部分考生须自行承担由考试产生的一切费用,那么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能参加考试的人大多数来自稍富裕一点的家庭。尽管如此,此考试制度也有两个重要的优点:其一,考试面向几乎所有社会成员,因此,它是进入现代社会前,世界上选拔政府官员最民主公开的一种考试。其二,此举从制度上保证了精英治国。
在所有伟大的古代精神文明中,这项制度最为人所共知。欧洲的大学直到1702年才出现笔试制度,更不用提政府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了,其形成的时间已经相当晚了。因此,17和18世纪有关中国的西方文献中频繁提到中国的考试制度,甚至引起伏尔泰和魁奈这样的智者的热烈赞许,也就不足为奇了。
法国最早的公务员制度约始于1791年,那时法国大革命刚爆发不久。然而,十年后,此项制度却被废除,并于19世纪40年代重新确立。虽然公务员制度在法国产生发展的早期史关注的人并不多,但仍有几位法国历史作家坚持将其源头上溯至中国的考试制度。
英国公务员制度的起源似乎更为大家所熟知。18世纪时,一些英国人撰文赞颂中国的考试制度,其中更有几位强烈敦促英国政府效仿中国也采取这种制度。往这个方向做出第一步努力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806年,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建了一所小型学院,旨在为该公司的印度职员提供政务方面的培训。学院由英方控制的部分那时仍是该公司代表英国国王在管理。而设立这所学院的提议正是来自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商栈的工作人员们。由此,职员的聘用原则也随之确立:初步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员方可被任用。
东印度公司在英国伦敦的总部大楼
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很多英国人都要求政府在全英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公务员制度,而他们提到的一个例证即为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其中,表达意见最强烈的是于英国驻华使馆供职多年的天才型人物——托马斯·泰勒·密迪乐。1847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关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杂录》(该书的全名为Desultory notes on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China, and on the Chinese language,即《关于中国政府和人民及关于中国语言等的杂录》。——编译者注),用他自己的话讲,此书意在“催促英国政府着眼于改进行政系统、团结大英帝国,尽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