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彭丰文著两晋时期的国家认同.
彭丰文著 ,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09.08 , 第1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彭丰文著 ,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09.08 , 第2页
与此同时,华夏民族创建的西晋王朝,则被迫放弃对北方的统治,退居于江南一隅,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晋王朝。华夏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先秦时期,他们通常被称为“华”、 “华夏”、“中华”、“中国”,两汉以后,其称呼往往随中原王朝的国号而改变,如两晋时期的华夏民族被当时人称为“晋人”,唐朝的华夏民族又被当时人称为“唐人”,后世则用“汉人”这个称呼来统称各个历史时期的华夏民族,另一方面也沿用“华夏”、“中华”、“中国”等早期称呼。因此后世的史学家把两晋时期北方胡人占据中原的这段历史概括为“五胡乱华”。彭丰文著 ,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09.08 , 第2页
自先秦两汉以来,以华夏民族为核心的国家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在这种国家观念中,国家是一个由“中国”与“四夷”共同构成的完整统一的国家。“中国”即华夏居于国家中央; “四夷”居于国家的四方,即边疆地区。华夏与“四夷”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遵从“夷卑夏的基本原则,国家的统治者必须是华夏民族,“四夷”首领尽可以通过建功立业而封王封爵,但他们只能接受华夏国君的统治成为臣民,而不能成为国家的主导者;华夏国君则是从上天那里承受天命,代表上天统治国家。当然对国君也是有要求的,他必须“有德”,才能得到上天的垂青而获得授权,因此天命也是变化的。这种国家观念,自先秦开始酝酿。西汉以来,
彭丰文著 ,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09.08 , 第4页
西晋末年以来的政治局面,彻底背离了当时人们理想中的国家
模式,一向被汉人视为民族摇篮的关中、中原等地,成为原本来自
北方边疆的“戎狄”的天下,而北方汉人则被迫大量地背井离乡,
远徒江左、东北、河陇等边远之地;不仅如此,北方“戎狄”还
建立了大大小小众多政权,其中不少政权的国君公开称王称帝,行
天子礼仪。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无论对当时北
方胡人还是汉人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是一种极大的心理挑
战。各族人民如何看待对他们进行统治的国家政权,是否承认这些
政权的合法地位,他们各自所认同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政权以及具
体是哪些政权,简而言之,就是国家认同的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十
分尖锐的问题。
彭丰文著 ,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09.08 , 第4页
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现象,似乎不足为奇。但是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临尖锐的国家认同问题。华、夷双方或曰胡、汉双方如何对待、调整、适应,不仅影响着那个时代的历史走向,而且对于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同样问题,也具有示范、引导和参考的作用,因此这段历史引起笔者极大的研究兴趣。由于这一时期数个国家政权并存,而政权的更迭又异常频繁,为人们的国家认同提供了丰富的“它者”参照资源,因而国家认同问题也就异常复杂。同时,在两晋的政治、军事大变动中,民族资源与文化资源都处于激烈的碰撞、重组过程中,为国家认同的变化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这又使两晋时期的国家认同现象格外丰富。国家认同关系到人们的政治、民族、文化、地域等诸多观念,对一个国家的形成演变历史具有深远影响。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且具有统一思想传统的国家来说,考察历史上的国家认同问题、尤其是分裂时期的国家认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它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理解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政治个体存续数千年的心理基础,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体会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独特魅力。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格局形成文研究中相彭丰文著 ,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09.08 , 第5页
当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认同形成史研究中必
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对两晋时期国家认同
进行专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
具有—定的现实国家认同体现了国家凝聚力,同时也进一步
强化了国家凝聚力,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认同是一份宝
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如果说政治实力、经济实
力、军事实力是“硬实力”的话,那么国家认同就是一种“软实
力”,是一种无形却相当重要的国家实力,应当加以高度重视。正如
有的学者所指出,国家是一种“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区划”,但
是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
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称之为‘国
家意识,“真正的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