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的形成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潮的形成精选

主要内容 赤潮的定义和分型 赤潮发生的历史 赤潮生物的分类 赤潮的危害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的防治对策 赤潮研究的趋势 赤潮(Red Tide) 赤潮泛指由于海洋浮游生物(主要是甲藻类)的过度繁殖造成海水变色(一般为红色)的现象,在香港称之为“红潮”。 发生赤潮时,海水除了会变成红色,还能变成桔红色、黄色、绿色、褐色等。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赤潮的毒性分型 根据赤潮的有无毒性分: 无毒的赤潮; 有毒的赤潮; 对人无害,但对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有害的赤潮 赤潮的海洋学分型 河口、近岸、内湾型赤潮 外海(或外洋)型赤潮 外来型赤潮 养殖区型赤潮 赤潮发生的历史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 赤潮发生的历史 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 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生物的分类 目前发现的赤潮生物有330 多种,其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 藻类植物甲藻门有二十多个种类能引起赤潮,其中夜光藻、短裸甲藻以及多边膝沟藻等最为常见,而夜光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主要种类,原甲藻是太平洋东海岸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淡红束毛藻、薛氏束毛藻、汉氏束毛藻是引起我国东海赤潮的常见种。 赤潮生物的分类 原生动物中的某些种类如缢虫等也属于赤潮生物,其繁殖过盛也可引起赤潮。 海洋中的3365~4024种浮游藻类中,约有6%的赤潮种,为184~267 种,其中有毒种约占2%,为60~78种。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有148 种,其中43 种曾引发过赤潮。 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 6大类8纲12目23科38属45种(包括1个变种): 蓝藻门1纲1目1科1属1种, 硅藻门1纲2目10科18属19种(包括1个变种), 甲藻门2纲5目8科14属20种, 金藻门2纲2目2科2属2种, 黄藻门1纲1目1科2属2种, 原生动物门1纲1目1科1属1种。 蓝藻门(Cyanophyta Cyanobacteria) 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Ehrenberg    热带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暖水区中。该种在我国南海大量分布。 束毛藻可以产生类似与神经毒素的藻毒素,并对渔业等产生危害。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 Ehrenberg 1844 广温性外洋种,世界各海洋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分布甚广,为最常见的种类之一。各季节均有,数量也较大。 巨型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 Ehrenberg 1841 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 Ehrenberg 1841 该种是我国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均有分布。 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 Cleve 1889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 1878 掌状冠盖藻Stephanopyxis palmeriana (Greville)Grunow 1844 诺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 Cleve 1873 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 Lauder 1864 浮动弯角藻 Eucampia zoodiacus Ehrenberg 1839 佛氏海毛藻 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Grunow 1880 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文档评论(0)

66631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