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技术操作.doc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技术操作.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技术操作

艾 条 灸 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 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然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弯盘、小口瓶、酒精灯、棉签、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指压切迹;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距离2-3厘米,时间10-15分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15-20分钟,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 (1)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约2~3cm,一上一下进行施灸,如此反复,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2cm处,反复旋转移动范围约3cm,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护理评估 (1)施灸的皮肤情况。 (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 (3)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4.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6.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7.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8.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 9.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10.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 11.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 12.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考核时间: 监考人注:.艾条灸常用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条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痛、痿软无力等症状。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如:疖、痈等症状。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3.个别患者艾灸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遵医嘱处理。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炷、治疗盘、间隔物、打火机、镊子、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在施灸部位放置间隔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