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消毒 2、铺手术单 3、穿手术衣 4、给台上局麻药物 5、滴表麻药 6、调整显微镜位置,固定 7、为台上连接灌注液 8、手术开始 * 1、结膜下注射抗炎药物。 2、纱块覆盖术眼,胶布固定 3、完善各种记录单、登记本,将人工晶体合格证分别在护理记录单、手术记录单和植入物品登记本上粘贴。 4、再次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无误,病人情况稳定,平车送回病房 * 术中并发症: 1.浅前房或无前房 2.眼内组织损伤 3.出血 4.后囊膜破裂 术后并发症: 1.出血 2.眼内压升高 3.眼内炎:最严重的并发症 4.慢性葡萄膜炎 5.后囊膜混浊.即后发性白内障,术后数月即可发生 6.角膜散光 7.视网膜光毒性反应 8.黄斑囊样水肿 1、我国汉代(公元前200年)已有针刺白内障记载。 2、隋、唐(618~907)针拨白内障手术屡见史籍,并有白内障术后戴眼镜矫正的记载。 3、11世纪以玻璃管吸出白内障。 4、18世纪开始囊外摘出术(ECCE)、囊内摘出术(ICCE)。 5、1967年超声乳化应用于临床 根据历年的调查,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估计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幸运的是,它是一种容易治愈的眼病。 白内障(Cataract)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老化、手术、炎症、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按病因 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后发性白内障等。 按发病时间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 按晶状体混浊的形态 分为点状、冠状和板层白内障等。 按晶状体混浊的部位 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 按晶体混浊程度 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类型,根据病程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或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1、视物模糊 2、视力下降 3、近视性漂移,多见于核性混浊为主者 4、单眼复视 5、眩光 6、色觉漂移 7、视野缺损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时机 过去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时机。近年由于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如果视力下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即主张手术。 1、白内障针拔术(已淘汰) 2、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3、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5、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 刺破并撕去晶状体前囊中央部分,将晶体核娩出,用白内障同步注吸针头吸净周边囊袋内的皮质,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 优点 保留了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 缺点 术中保留的后囊膜术后易发生浑浊,形成后 发性白内障。 术前检查: 1、眼部检查 ①检查患者视力、光感、光定位、红绿色觉;②裂隙灯、检眼镜检查。 2、特殊检查 ①眼压;②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计算人工晶体度数;③角膜内皮细胞、眼部B超等。 3、全身检查 ①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血糖;②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检查,确保可耐受手术,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4、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 术前准备: 1、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2、冲洗结膜囊及泪道 3、入手术室后训练病人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以利于术中或术后观察和治疗。指导病人如何抑制咳嗽和打喷嚏,即用舌尖顶压上腭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术中及术后因突然震动,引起前房出血或损伤眼内组织。 手术物品准备 眼科包、白内障显微器械、穿刺刀(15°、三角)、隧道刀、粘弹剂、人工晶体、注射器(1ml、5ml、10ml)、输血器、平衡液、缝线备用(4-0线、10-0线)、显微镜、酒精灯 麻醉 表面麻醉或浸润麻醉(小儿或不配合者行全麻) 体位 仰卧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