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必要性.doc
“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必要性
摘 要: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伦理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对亲情的保护,也有利于对人权的保护。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该大胆合理地吸收。本文试图通过对亲亲相隐制度原则进行研究,阐明该制度包含的合理法律价值,对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亲亲相隐制度 现代社会 合理性
亲亲相隐制度,是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繁殖要论罪。最早明确提出亲亲相隐观念的是孔子,在《论语 子路》中有这样一段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不仅孔子,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到中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影子。汉宣帝本始四年的诏书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子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唐律《名例律》明确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
容许亲属间相为隐的制度之所以能如此漫长地存在于中国的法律中,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法律的制定是基本普遍的人情。有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经典案例:父亲贩毒,女儿知晓父亲毒品的藏处,警方询问女儿未果,就以包庇罪对其起诉,法官却判决女儿无罪,理由是,一个社会的人伦和亲情受到伤害,其危害性远大于刑事犯罪。警方可以借助其他刑侦手段获得证据。
在我国的现行刑法中没有关于亲属相隐的规定,《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也就是说,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是否认亲亲相隐制度的。但是作者认为,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社会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理由有三点。
一、亲亲相隐并不一定导致腐败。
之前刘清平教授将中国儒家的亲亲相隐原则宣布为典型的腐败行为之一,但是,作者认为,亲亲互隐并不等于纵容包庇亲属,因为一个人不必同时是两种情况的行为主体。儒家的亲亲互隐作为一种家庭伦理,是要你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而非执法者),在面对亲人犯罪时,不主动去检举他们,这时候,作为亲亲互隐的行为主体不必就是执法者,所以也不必一定纵容包庇亲属而产生腐败现象。
说到腐败,有一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 有位考生写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美满、富裕的家庭中,不料,高考临考前,父亲卷起公款离家出走,一向柔弱的母亲不得不卖房卖车,替父亲偿还债务,在坎的面前,母亲表现得非常坚强,女儿也从中汲取到了成长的力量。这篇作文最终得到了63分的高分,但是,著名媒体评论人魏无忌则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亲都揭发,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他说,揭发自己的父亲,从法律的角度的确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但从伦理的角度却是对亲情的出卖,正因如此,我国古代的法律一直有亲亲相隐的规定。很多网友也对这类作文得高分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会给学生造成一个不良的激励,认为只有敢于出位、敢于揭短,那才是好文章,也有人觉得这位考生能够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跟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名正言顺,顺理成章,确实是好文章。
二、取消亲亲相隐制度无期待之可能性。
期待之可能性就是在个人与国家间的法律关系上的一种指望,是对人们从事适法行为的可能性的一般期待。法律规定某种行为为犯罪并加以制裁,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可两全的场合做出一种取舍选择,也就是必须舍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或者公共利益。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中国古代法制史中的亲亲相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法律的立法者在立法时做出了一个非常可贵的判断。他们判断:本于大义灭亲,舍孝全忠之类道德而去告发亲属犯罪、不藏匿犯罪亲属、为亲属有罪作证等,虽然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秩序有利,但难以指望或期待大多数人都照此办理。因为在国家利益和亲属利益发生矛盾难以;两全的时候,不可能指望一般人都深明国家大义而灭亲。他们认识到,在自己的亲属因犯罪受到国家追捕或追诉的紧急关头,难以指望人们都认识到国家利益大于家庭利益这个大道理。我国现行刑事法,包括刑法典、刑事特别法、刑事诉讼法,在相当多的场合并没有尊重期待之可能性理论,没有正式把任何亲属关系因素作为定罪或者量刑的考虑依据,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强迫亲属作证,虽然这种刑法规范对国家或者公共利益的保护到了极致,但是对传统理论的摧毁或者说对大众亲情习惯的悖逆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如果否认亲亲相隐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可能会带来变相株连的后果。
三、取消亲亲相隐可能会导致司法权力的滥用
或者说,在法律制度上肯定亲亲相隐,能够避免司法权力的滥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安徽卷作文导练.doc
- 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十部好莱坞大片.doc
- 2014年江苏卷作文导练(一).doc
- 2014年江苏卷作文导练(二).doc
- 2014年江西卷作文导练.doc
- 2014年福建卷作文导练.doc
-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仿真训练.doc
- 2014情人节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doc
- 21世纪英语报在报刊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效果分析.doc
- 3D教学引领未来学习.doc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