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书》个性化的写人叙事艺术.doc
《汉书》个性化的写人叙事艺术
[摘 要] 自甲骨卜辞对历史事件零星而不乏生动的记载,到《尚书》、《春秋》初步系统化的历史叙事出现,至《左传》、《国语》、《战国策》更是将先秦写人叙事文学推向了辉煌。司马迁吸纳众长,长于叙事,布局细节铺排有致,妙手写人,形神兼俱,代表着古代历史散文叙事写人艺术的高峰。锺此,《汉书》写人叙事成就也比较高,行文从容得体,有条不紊,给人直面历史之感,呈现出独有的艺术手法,依次述之为:虚实相间与增删史事;概叙与详叙相互穿插;以叙为议与细笔妙补。还有层层推进等手法也一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 《汉书》;写人;叙事;艺术手法
就史籍记载而言,自古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章学诚论叙事与记言的区别时称:“叙事之文,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惟其所欲,期如其事而已矣。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期于适如其人之言,非作者所能自主也。[1]”追求实录,尽量接近历史真实,是史家的职责。然而,历史是不可能还原的,而史官又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历史人事,所以叙事之文为作者之创造自不待言。杰出的作家更能够在总体统一的风格中追求多样的变化,《史记》导其先路,写人叙事篇篇具有个性,《汉书》紧随其后,也能于篇章中运用多种手法凸显个性,令人物风神毕见,事迹详赡清晰。
一、虚实相间与增删史事
历史的纪实是相对而言的,在必要之时也需要艺术创造,当然一切的创造必须要符合历史事件的基本发展过程,并且要合乎人物的性格特征。钱钟书曾言:“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2]”史传文学不同于小说,但是《左传》、《国语》、《战国策》在叙事写人方面均有虚构的内容,多言鬼神而传奇色彩非常浓厚,与绝对的史实相区别,但是却增强了作品的合理性,生动性和文学性,如《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的“结草衔环”的故事,就涉及到记梦与因果报应的思想。虚实相生,增强了写人叙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史记》中的以文运事、以情驭史的成分随处可见,如《刺客列传》中聂政之姐死烈那样富于传奇色彩的描写,入骨三分,不仅对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所补充,而且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汉书》的作者班固虽然是一副经学家的古板面孔,但是从他的写人叙事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作者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使得篇章文采奕奕,情感表达更为充沛的一面。
如《汉书?王章传》在如实地叙述历史的同时,虚构或者想象的情节,尤为引人入胜: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任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章曰:“非女子所知也。”[3]
这两个情节叙写了很小的生活故事,“牛衣涕泣”旁人难以得见,夫妻之间的对话也不是外人能够听见的,可见这些都是出于作者合乎生活实际的想象。从一“呵怒”,一“止之”可以看出王章妻是一个有见识的女子,而王章的个性形象也由此得以多方面的展现。
虽然史传作品不允许虚构或者任意改动历史人物的行事和风格,但是作为精神生产物,作家一定会带着自己的个性、局限以及时代特征去完成创作。因此,经过创作主体再现的历史人物形象必然受到了主体的“审美观照”。那么由一些创作者“观照”下描述的细节更是妙笔生花了,比如《汉书?陈万年传》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节“陈万年病榻教子”: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4]
陈万年作为汉朝的高官,处世秘诀居然是左右逢源,谄媚事人。几句对话,先“欲仗之”后“乃不复言”,如此传神的刻画,对于陈万年父子的个性形象都有典型意义。试想,这种半夜教育儿子的事,外人几乎不可能亲眼所见、亲耳听见,而班固描写的如此细致,真实,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思与妙想了。
还有《外戚传》中出身倡优而以“妙丽善舞”得幸君王的李夫人,于病笃之时冒着极大的风险,再三拒绝来探望的武帝提出见面的要求。在当时李夫人的行为令人惊诧,但其深刻用心为作者通过李夫人姊妹间的对话巧妙传出:“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5]”。受宠美人与君王之爱仅止于此,读之令人嘘唏,但读者一望而知,这等姊妹间的私语不可能为外人所知,相信应是作者揣摩情境的合理想象,既符合人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