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古者可知今”.doc
“通古者可知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穿插化学史,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化学史”促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智慧。”化学史穿插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首先学到的是化学基础知识,其次学到的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重复化学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研究过程和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易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寻求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在前人走过的曲折道路中寻找借鉴,尽可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减少或避免前人所走的弯路。例如,在上芳香族化合物――《苯》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案例1】苯的结构的发现
提出问题(再现历史情境):19世纪主要能源是煤炭,炼焦产生的煤气是用桶来储存运输的,用过后桶里总有难以处理的油状液体,常常作为垃圾被遗弃。这种液体引起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浓厚兴趣。他花了五年时间分析并提纯了这种液体,从中得到“氢的重碳化物”――苯。法拉第分析并确定了苯的组成:苯分子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含碳的质量分数较高,达到92.3%,跟乙炔相等,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通过实验测定苯的化学式为C6H6,而一直长时间困扰着化学家们的是苯的结构式。(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困惑)
提出假设:按照学习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经验,你能通过苯的分子式C6H6提出对苯分子的可能结构吗?(学生写出形式多样的结构式)
CH≡C-CH2-CH2-C≡CH
CH3-C≡C-C≡C-CH3
CH2=CH-CH=CH-C≡CH
CH2=C=C=CH-CH=CH2
CH2=C=CH-CH=C=CH2
……
结合化学史:为了攻破苯分子结构这道难题,科学史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就是其中一位。他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苯结构学说。
提出问题:苯分子里碳与碳之间的共价键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呢?
展开讨论、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根据C―C、C=C的化学性质,利用实验现象判断它们的存在)
实验①:观察苯与溴水、酸性KMnO4反应的现象。(溶液没有发生褪色现象)
实验②: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溴苯。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发现此反应较易进行。同时指出邻二甲苯无同分异构体。(苯易取代)
实验③:查阅资料,苯在高温、高压下才有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难加成)
结论:苯分子结构中,既没有C―C也没有C=C,而是介于C―C和C=C之间一种特殊的键。
评价:现代的核磁共振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苯环的结构式,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形成的是闭合的大π键,与一般的双键、单键不一样,苯环上的6个碳碳键是完全一样的。但人们为了纪念这凯库勒,将凯库勒式一直沿用至今。
二、以“化学史”促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可以有效地完成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客观地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切忌主观主义。
燃烧是自然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18世纪的“燃素说”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燃素说”:燃素在燃烧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少。瑞典的舍勒在做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发现磷在密闭容器里燃烧,容器内的空气减少了1/5。当时,舍勒如果能动举手之劳用天平称量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发现容器内空气减少的质量与生成的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而“燃素说”就不能解释磷燃烧后增重的事实。
【案例2】:溴碘的提取
溴的发现在化学史上是最具教育和启迪意义的事件。首先发现溴的是法国化学家巴拉尔,而早在巴拉尔之前,德国有机化学大师李比希就获制盐厂的邀请分析一瓶红棕色海草溶液的成分,想了解它的商业价值。李比希对这普通的溶液做了分析,他把氯气通入到溶液中,蒸馏后收集得到一种黄色的液体,他轻率地断定这是氯与碘生成的化合物氯化碘,殊不知这瓶黄色液体就是未知元素――大名鼎鼎的“溴”。两年后,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警戒自己、告诫别人,他把贴有“氯化碘”标签的瓶子保存在药品柜,放在实验室最显眼的地方,并贴上“错误之柜”警句标签,作为研究中永远的教训。
实验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既会产生正常的、预料之中的结果,也会出现无法预料、反常的现象。将事物不同层面的内容贯穿起来进行交流讨论,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而善于观察、思考且富有创新的研究者则能从那些细微的变化或反常的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尊重”类主题写作模拟演练.doc
- “尊重”类主题写作素材展示.doc
- “尊重教育”引领学校发展.doc
- “小”时间、“大”效率.doc
- “小题大做”精选巧练 “借题发挥”提升价值.doc
- “少教多学”.doc
-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中的应用探讨.doc
- “平安小天使”在行动.doc
- “建构―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课件设计.doc
- “建筑文化变迁”讲评.doc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