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杂文知识精讲.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杂文 【本讲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杂文 1. 通过阅读,把握杂文的特点 (1)杂文:2)杂文的写作目的:“如果面对不公正的事情,不愤怒,不激动,那人当然不是我的同志。” 同样,如果“面对不公正的事情,不愤怒,不激动”,那人恐怕也就缺乏基本的杂文家气质,当然也“不是‘杂文家’的同志”。 *黄一龙在其杂文集《我的中国胆》代自序《感受疼痛》中说:“杂文家是社会肌体的疼痛神经,他的职责就是感受疼痛。” *焦国标在其杂文集《你根本吓不住人家》的 “代自序”《气质决定》中说: “如果说常人的血100度才沸腾,那么杂文家的血50度便已滚烫。如果说常人眼里揉不进沙子,那么杂文家眼里可以说落不进半缕阴翳。” *因杂文而被杀头的王实味也说:“别人没有感觉的黑暗,他们先感觉;别人没看到的肮脏,他们先看到;别人不愿说、不敢说的话,他们大胆地说。” *鲁迅对杂文的经典之喻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3)杂文的主要特征: 借助鲜明的形象 语言尖锐深刻、生动幽默 (4)杂文作家的特点: 强烈的责任感和斗争精神 通古博今,丰富的知识积累 挚爱真诚,感情丰富 小结:真正的杂文家应该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应该具有 “强烈的正义感和鲜明的平民意识”。 (5)杂文创作原则: 2. 理解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品味杂文的语言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课文阅读要点举例: 一、《拿来主义》 1. 鲁迅的有关论述: *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仍然有所择取。 *古人所创的事业中,即含有后来的新兴阶级皆可以择取的遗产。 *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便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为一谈了。 *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2. 理清思路,整体理解文意 结构提纲: 3. 揣摩语言 *词语的讽刺意味 *句式的选择 *“大宅子”的比喻 二、《我若为王》(聂绀弩) 1. 了解作者 聂绀弩是卓越的杂文大家,又是卓越的诗人。有人称他是中国诗坛上“一株奇花——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 他的诗由于有着十分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十分精采的艺术特色,被不少人称为聂体,即以杂文入诗——“严肃的打油,沉痛的悠闲”。 2. 训练阅读杂文的方法:读题,读首句,读全文,思考发现 3. 理解本文最突出的假设论证,体悟它的作用 三、《庄周卖水》(刘征) 1. 关于作者 刘征,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市人。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兼工书法。1949年他开始步入教育界。刘征先生很喜欢屈原的《离骚》“溘埃风余上征”、王粲《登楼赋》“征夫行而未息”这两个诗句。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40多年中,他参加或指导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不下百册,还撰写了许多论文。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写新诗(主要是寓言诗),写古体诗词,写杂文。 臧克家说:“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都获得第一名。我认为,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它,辣得令人痛快;它,甜到心的深处。他的杂文,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深思,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2. 理解文章内容 3. 品味文章语言 四、《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1. 了解作者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曾任报馆记者、编辑、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书店总编,出版社编辑。著有《艺术形式论》、《中古文人风采》等论著及随笔杂文等30余种,另有三卷本《学术论文集》行世。. 注意体味杂文的语言 耳食——听来的 恍若有悟的吃惊 磨励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民胞物与: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民胞物与这种思想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张载提出来的。 【解题方法指导】 一、在阅读中发现并总结阅读杂文的规律 (1)注意题目的意义。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3)注意分析其中的形象,挖掘背后的深刻含义。 (4)品味杂文中个性化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二、在课内阅读中体验作者的写作目的 鲁迅先生说:“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杂文贵在形象说理,请通过阅读理解,找到课文中运用的形象和所要阐发的道理。 三、课内阅读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