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第14课 明治维新
选修(改革史)第14课 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考纲】明治维新
【知识结构】
【互动探究】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
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4、目的: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
二、内容
思考: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
(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7分)
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
(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3分)
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2分)
评价:
性质: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意义、进步性)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军事:建立了一只现代化的军队。
⑤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3、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①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
四、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条件
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2、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问题:(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历史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人教版.ppt
- 高三历史2009年广东高考材料问答题专项训练.doc
- 高三历史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件.ppt
- 高三历史23课 探究课 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件.ppt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三历史28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课件.ppt
- 高三历史26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课件.ppt
- 高三历史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课件.ppt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手工业发展线索.doc
-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课件.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