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岳麓版必修二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和“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三个目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正是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的经济特权,才导致了大量洋货的涌入。而洋货的大量的涌入,又引起了我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后,认知水平、分析、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高一第一个学期有了较大长进,思想成熟了许多,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多了。这些都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经济史的学习相对来说枯燥乏味点,尤其是经济概念、经济现象晦涩难懂,所以,学生已不满足于简单知识传授,渴望能从较高层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综合认识经济现象,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大。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及主要内容。
(2)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体验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或经历,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去整理、归纳和概括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探讨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等经济现象,让学生深深懂得并把握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即要让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客观、辨证地分析和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这就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殖民主义扩张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它所带来的进步影响,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所以,历史的结论是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才能富强起来。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记忆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攫取的经济特权。
难点:掌握西方入侵对中国社会结构和传统的小农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
?
教学过程:
导入:
联系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上节课讲完了“改变是世界的工业”。在谈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们提到,欧美工业国家通过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并且在世界各地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使世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终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当然,这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古老的中国也不能幸免于难。欧美国家的商品及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欣赏歌德的一首诗:
???? ?????????既然痛苦是居心快乐的源泉
????? ????????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
????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
????? ????????曾经遭到贴木尔的蹂躏。
—歌德
大家看,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态?反映了一种怎样现实?“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快乐一定要经历痛苦——矛盾、无奈,现实或者说历史的残酷。带着这样的心情,带着对历史残酷的无奈,我们开始今天的讲课。请大家看到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
析题:
鸦片战争后是指的什么时间?指的是1840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初期,大概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有“鸦片战争后”,就必有“鸦片战争前”。由前到后,之间一定是出现了变化,而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围绕“变化”二字来讲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讲三个问题:
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 如何来看待这种变化?
?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想要知道鸦片战争后的经济结构变化,就要先知道鸦片战争前是怎样的。我们通过第一单元的讲课内容可知,我国在鸦片战争前的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包括手工业和商业,其中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自给自足;一是男耕女织,即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50页的大体字第二段和第三段,归纳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是: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四.历代王朝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选修二.ppt
- 高中历史古代科技成就课件人民版必修三.ppt
- 高中历史四.历代王朝经济政策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点人教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doc
- 高中历史复习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
- 高中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前的世界(14—18世纪)课件.ppt
- 高中历史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岳麓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人教版选修一.doc
-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雅典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
- 高中历史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一.ppt
-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历史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岳麓版必修二.doc
- 高中历史第1课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
- 高中历史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