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提纲及复习点(选修二).doc

高中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提纲及复习点(选修二).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提纲及复习点(选修二)

高中地理复习题(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1、气候和地貌 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 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地形地势 海拔低,在1000米以下,东部500米以下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气候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雨季集中在5—9月,较为湿润 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挡,难以深入,气候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 植被土壤 以森林为主 有机质含量低,可容性盐分含量较高 发育程度差,土层较浅 水文 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河流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河流多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多为咸水湖 属内流区,东南部多为大江,大河发源地 人类活动 对自然界广泛而深刻 对自然界的影响不如东部 对自然界影响微弱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积温 3200 4500 7500 8000 地貌 平原广布,三面环山 大平原和高原为主 结构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 多低山丘陵 地表景观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植被常年青绿,季相变化不明显 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2、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之间的积温 1600·c 、3400·c 、4500·c 、7500·c 3、青藏高寒区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分异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4.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 5、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自然原因: (1)、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有便利的海运 (2)、中西部地带多属于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不利于农业发展;交通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 A经济基础的差异 B思想观念的差异 C政策差异 6、西部大开发包括的区域 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宁夏,陕西,贵州,重庆,广西,内蒙古, 7、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 A大江大河的治理 B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水到辽宁等) C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 D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8、遥感(RS):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关键装置:传感器 主要环节:物体辐射和--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专业图件 反射电磁波 信息分析 统计数字 9、比较 航空 卫星 周期 长 短 数据 大 小 资金投入 大 小 10、地理信息技术(GIS) 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作用:查询三维地形或地图信息 查询全部或局部 分类信息查询 地名查询 11、全球定位系统(GPS) 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12、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这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利用4颗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就可定位。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四单元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 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海拔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 脆弱的生态环境的表现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植被的破坏,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社会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落后压缩农业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治理的方针:保塬 护坡 固沟 小流域治理的措施: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修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乔木 灌木 草木 农业措施:深耕改土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西北干旱形成的原因: 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