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 难点39 南极洲——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高中地理 难点39 南极洲——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南极洲是各大洲中地理位置最为独特的一洲,近几年高考屡次涉及。在2001年广东、河南卷中竟占到7分。今后,随着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过去的“南极之谜”会逐步被人类揭露出来,南极洲的地位将会日益重要,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难点磁场
1.…..★★★★★读图39—1解答:(2000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上海卷)
(1)当太阳直射图中M点时,一艘考察船从某国N港启航,此刻北京时间正是 月 日
时。
(2)N港是该国第一大港 ,中国南极长城站大致位于它的 方向。
(3)考察船在向南极长城站行驶过程中,船员经历的下列事项哪些是真实可信的( )
A.启航时当地正值旱季
B.考察船可以顺洋流航行
C.途经某发达国家,补充大量肉类、奶酪
D.途经某世界著名渔场,捕获大量渔产品
E.沿途测得的海洋表面盐度逐渐上升
F.途中的白昼时间逐日缩短
G.发现巨型冰山以及鲸群、白熊、海豹
H.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
2.★★★★南极洲的地理特点是( )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一洲 B.目前世界上惟一没有人涉足的大洲
C.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大陆上的建筑物窗户都朝南开
●案例探究
[案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南极海洋食物链传统的观念认为是“硅藻—磷虾—鲸”,但我国科考队考察研究表明,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是南极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经典海洋食物链的缺陷。
材料2 南极洲是科学考察的圣地,一是因为许多学科必须在南极这个“天然实验室”里进行,其他地区无法取代;二是因为南极的许多问题有全球性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暴最频繁的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在大气和海洋生物间的碳循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陆漂移学说,是在南极洲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之后,才正式确立起来的,人们可以看到南极半岛和西南极洲广泛分布的岩石与美洲西部沿岸的岩性相似,而东南极洲沿岸的基岩,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与冈瓦纳大陆其他碎块岩石类型相似,同类岩石的纹理也十分相似。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最大的铁矿,丰富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和锰结核。随着科技发展,随着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许多地方污染程度加快,南极丰富的淡水资源颇受重视。
材料3 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日、阿、智、新、澳、挪威、南非和比利时12国签署了《南极条约》。
1983年6月8日中国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递交了加入书,但到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并在乔治王岛建立长城站后,才于1985年10月7日被纳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1)在图39—2中相应位置填出三大洋及中国两个科考站的名称。
(2)没有极昼极夜的科学考察站是 (填字母)。
(3)大陆漂移说除了找到岩石性质相似的证据外,还在南极找到了什么证据?
(4)南极特有的鸟类是 ,在其体内发现了DDT说明了 。(6分)
(5)在南极大陆上空还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其成因是什么?
(6)大量利用南极洲的冰川资源有什么利弊?请运用你的知识发表你的见解。
命题意图:本题重在考查南极洲空间概念的形成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热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知识依托: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及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等基础知识。
错解分析:第(3)及第(6)小问学生失误较多,主要是题目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点多,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欠佳,不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以南极洲为背景进行学科内综合,因此,具备扎实全面的知识基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2)小题可将本图与东西半球图比较,从而形成关于南极洲的准确的空间概念;第(3)小题需知道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从而才能作出正确判断;(4)(5)小问说明南极洲已不再是一片净土,它的环境已遭到破坏。第(6)小问为一开放性题目,可不拘泥于教材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1)略 (2)A (3)南极洲有煤,说明南极洲曾经有大量森林存在。 (4)企鹅南极环境已遭到污染 (5)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6)南极洲的冰川量大、无污染,是人类利用优质水资源的一条途径。但是由于南极冰川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一旦遭到破坏,其损失不可估量。其次大量利用南极冰川使世界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国家的生存。世界水资源危机的解决只有通过保护生态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 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十四套.pdf VIP
- 新能源汽车课练习题.doc VIP
- 电子企业的电压暂降分析与对策 voltage sag analysis and strategy for electronic enterprise.pdf VIP
- 设计开发质量控制.pptx VIP
- 设计开发质量控制培训课件.pptx VIP
- 动物繁殖学实验.ppt VIP
- 《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专项调查作业指导书(2024—2026年)》(下发版).pdf VIP
- 消防安全评估服务投标方案.doc VIP
- 膜分离氢气纯度.doc VIP
- 华为pcb的emc设计指导.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