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方向和里程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径、方向和里程碑.doc

路径、方向和里程碑   一   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常焦灼地拷问着中国教育,也拷问着所有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谁都知道,这个疑问隐含着的问题便是:我们的学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病在哪里?于是,破解曰:让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的教育家办学!应该说,这个结论还是经得住逻辑辩驳和历史检验的。但是,人们似乎还应该也必须顺势追问:我们为什么没有让教育家办学?或者毋宁说,我们为什么没有教育家?   也许,这样的追问显得执拗而迂腐,但学理的探求却无法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辞。如果说,前一问,还可以避重就轻地在教育内部寻因觅果,那么,后一问却必须在更复杂的系统和更宽大的背景下究底刨根。显然,这一问题太过艰深和繁杂,破解的历史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只能望而却步。但是,似乎可以换一个思路:譬如,我们可曾有过人才辈出的学校?可曾有过教育家蜂起的年代?如果有,她们会给今天的教育留下怎样的启示和教益?   打开近些年回望民国的书刊,你会发现我们确曾有过那么一个历史时期,大师辈出,精英群起。即便是战乱频仍,学校,依然弦歌一堂,诗意而温暖;教育,仍然高贵而尊严,桃李栋梁。为什么?拂去岁月的烟尘,原来奇迹的背后,有一个灿若星斗的教育家群体。他们,正是民国教育脊梁和灵魂式的人物。披读他们风格各异却一样厚重沉实的文字,常常觉得,这不是回响在一个世纪以前的声音,其思想的灼灼光芒穿越时空直逼今天的教育现实。是的,岁月易老,而思想之树常青;百年暌隔,归来时我们不觉有一点生分,却似故人相见亲切而温馨!   二   为什么时隔百年的文字如此历久弥新,为什么越过世纪的声音依然振聋发聩?答案就是,我们共处中国现代化转型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由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共同历史语境。不能说百年来教育没有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目共睹:教育普及前所未有,教育规模翻天覆地,教育硬件日新月异……但是,教育的品质、理想、修为却越来越让人们忧心忡忡;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如过江之鲫,结果却似乎总是离真教育越来越远,种下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于是,逻辑的结论便是:返璞归真,回到原点,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追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我们大概无法回避20世纪初叶的教育历史。而恰恰是现代教育的那一肇始时期,社会革故鼎新,教育生机勃勃,一批怀着教育救国理想的志士仁人,用他们艰苦卓绝的实践和思考,谱写了现代教育史上辉煌的篇章。既然同处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空,既然今天的教育是昨天的绵延和继续,既然他们曾经遇到的问题依然是我们的痛楚和困惑……那么,回眸,就不仅仅是诗意浪漫的怀旧,寻找思想资源汲取前行力量才是必然选择。在《重新“发现”叶圣陶》一文中,我曾说过如下一段话:   对于20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那一代教育名家,如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陈鹤琴、陶行知、叶圣陶等人的教育思想,应该给予特别重视和高度关注,原因在于,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粹,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或者毋宁说,他们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个性化缩影。蔡元培的美育思想、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叶圣陶的为人生教育思想,无一不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相结合植根于中国教育土壤中的产物,他们相互映衬,相映生辉,共同谱写出现代化交响曲中属于教育的辉煌乐章。这是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和理论财富。   其实,民国教育家远不止这些,还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有的在理论上卓有建树,更多的是在实践中作出不凡业绩。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汲取他们的教育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发展和创新,为教育真正走向现代(这里不用“现代化”概念,是为了避免误解和曲解,以为有了现代化装备就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是教育现代性而不是装备现代化,限于题旨本文不作展开)提供丰盈而充足的思想资源。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相当长时期以来,我们对这一思想资源有过轻慢、偏见或者误读,有意无意地为他们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而忽视他们的巨大价值。其实,民国教育家虽然主张不同风采各异,却具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和精神特质。譬如,都理想高蹈志向高远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自觉地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教育宗旨;都拥有深厚旧学渊源和广阔西学背景,和封建教育勇敢决裂而又辩证吸收传统教育精髓,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教育精神而又为我所用立足中国土地;都着眼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和进步,高度关注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而不是只把目光落在文化成绩;都不仅抱持教育情怀坚守教育立场以教育改造社会,而且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如农夫一样辛勤劳作在教育一线……也许,正是这些特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