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壁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窟壁画

隋唐五代的石窟壁画像魏晋南北朝一样,仍集中在西北丝路上,即甘肃、新疆两省区。甘肃石窟壁画 甘肃石窟壁画仍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数量最多,艺术水平最高,保存也最完整。 敦煌莫高窟 现存隋代洞窟70个,唐代洞窟228个,五代洞窟30多个,合计300多个,占全部洞窟的五分之三,盛况空前绝后是莫高窟的黄金时代。 这时的壁画已经变画为主,内容丰富,场面宏伟,工笔重彩,勾线、上色、渲染,各方面都已成熟,线条流畅,色彩瑰丽,艺术水平极高,民族特点很强,不但摆脱了西域影响,而且还影响了西域,例如龟兹晚期(7~8世纪)库木吐拉石窟就受敦煌影响。 隋代敦煌壁画画 敦煌石窟隋代洞窟现存70个,壁画以第302、303、419、420等窟为代表。壁画的内容主要有: 隋代出现了经变画,经变是佛经变相,图解宣传。隋代经变还不成熟,画面不大,内容简单,却为唐代巨幅经变打下了基础。例如第420窟窟顶四边的《法华经变》,第432窟的《维摹诘经变》就是这样。 本生故事继承北周传统,数量增多,画面缩小,移至窟顶,采用横带式连环画构图,画幅之间用山、树、房屋分隔联系。例如第419窟和423窟的《须达那太子本生》就是这样。 东王公、西王母(一说是帝释天与帝释天妃)也很多,第296、305、401、423等窟中都画这一题材,云车飞驰,旗帜飘扬,飞天散花,仙人骑龙,线描飞舞,满壁生风,色彩鲜明,轻快清新。整个看上去,生动豪放,气势很大,完全是中国传统画风,说明隋代佛画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此外,还有说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共五人)、佛传、飞天、供养人等。 总之,隋代立国时间不长(581~618年),主要起了过渡作用,上承北朝末(北周),下启初唐,画风比北朝繁丽,比唐代简略。画法采用勾线刷色,线条流畅,气韵生动,色彩鲜明,蓝绿色调,整个看上去显得自由宽松,简朴清新,富有诗情画意。 唐、五代敦煌壁画画 敦煌石窟唐代经变画最盛,与两京佛寺盛行的经变壁画遥相呼应,说明敦煌深受内地影响,可惜内地佛寺壁画没有流传下来。 经变画规模宏大,把整本佛经的复杂内容画成一幅画,呈现出天国净土,理想世界。中央画坐佛说法,两侧画弟子、菩萨听讲;上画楼台殿阁(体现唐代建筑)、飞天散花;下画歌舞伎乐(体现唐代乐舞)、水池珍禽。整个画面花团锦簇,富丽堂皇,光辉灿烂,宏伟壮丽,反映大唐盛世,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世界的样子。 经变周围还穿插故事画,生动细致,反映生活,这些连环故事画分隔构图,画在经变两则,竖向排列(不像以前横向排列)。 与此相配合,还画屏风画、佛教感应故事画、祥瑞图案等。 屏风画在巨幅经变下,以补充经变内容,出现较晚,多为后期。 前期主要画净土经变,说明净土信仰流行。 后期经变种类增多,说明佛教宗派林立。 唐代变文流行,根据变文描绘变相,根据变相说唱变文,互相结合,互相影响,说明宗教画与民间文学相结合,更有群众性和戏剧性(例如晚唐壁画《劳度差斗圣变》就富有戏剧性)。 初唐经变规模小,不够成熟。盛唐、中唐成熟,达到顶峰。晚唐、五代衰落。 初唐(618~704年)开凿洞窟将近五十个,并且还出现密宗壁画,画多臂多面观音,例如第334窟《十一面观音》就是这样,属汉密艺术。敦煌初唐壁画以第220窟、第321窟、第329窟、第331窟等壁画为代表。 第220窟建于贞观十六年(642年,7世纪中期,初唐),此窟壁画后被宋、夏壁画覆盖,1944年由敦煌研究所剥离出来,才得以重见天日。此窟壁画是初唐经变壁画的代表,主要有《阿弥陀净土变》、《药师经变》、《维摩诘经变》等。 《维摩诘经变》描绘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辩论,维摩诘赢弱睿智,完全是中国文人风采,已无印度居士相貌,而文殊菩萨沉静稳重,皆生动传神,而又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下面前来听法的中国帝王和各国王子,皆群臣簇拥,各具情态。中国帝王可与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媲美,而外国王子又使人联想起初唐两大画师阎立本和尉迟乙僧画的外国图,此壁画很有可能是敦煌画工根据这两大画师的作品重新创作的。 《阿弥陀净土变》、《药师经变》画佛说法,人物多,场面大,上有飞天散花,下有舞乐表演,楼台水榭,花团锦簇,歌舞升平,一派大唐盛世繁荣昌盛的景象。下部舞乐表演中,既有快速如风的健舞,又有轻歌慢舞的软舞,而两侧乐队中的各种乐器,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唐乐舞情况的重要的可靠的形象资料。总之此窟壁画描绘精细,色彩华丽,装饰性很强,民族特色很浓,艺术水平很高,堪称唐画精品。 盛唐(708~781年)开窟最盛,多达百窟。其中第130窟、第217窟、第172窟、第103窟、第148窟等壁画是盛唐壁画的代表作。 盛唐供养人像开始变大,位置显著,例如第130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