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药理总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除率 (clearance, CL)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分布容积中的药物被清除, 其单位为ml/min表示. 因此, 清除率表示药物从血中清除的速率, 不表示被清除的药物量. 计算公式为:CL=Vd·k. 总清除率(total clearance, Cltotal)是肝清除率(hepatic clearance, CLh)和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CLr)的总和。 * 5. 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Css) 属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在静脉滴注或以半衰期相近似的间隔时间多次给药时, 经过5个半衰期,由于给药速度和药物消除速度两者达到平衡, 可使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状一态, 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 )或坪浓度(plateau level). Ass (体内药物总量)= Css ? Vd * 稳态血药浓度时: R(药物的消除速率)= Ass ? k (消除速率常数) ∵ Ass = Css ? Vd ∵ k = 0.693/ t1/2 ∴ R = Css ? Vd ? 0.693/ t1/2 多次 iv. 注射给药时: D(剂量)/T(时间间隔) = Css ? Vd ? k = Css ? Vd ? 0.693/t1/2 *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15 10 5 血药浓度 A ivd 200?mol/d B iv 100 ? mol,bid Days C iv 200 ? mol, qd (?mol) t1/2=17h 0 B A C * 多次给药时量曲线意义: 1)分次给药时Css有波动,有峰值和谷值,其均值为Css。峰与谷之比与给药间隔(t)有关,间隔越大波动越大。 2)给药间隔不变,增加药物剂量,达到Css的时间不变,但其水平增高。 3)单位时间药量不变,给药次数增加,达到Css时间不变,水平不变,但波动减小,恒速静脉点滴没有波动。 3)首次剂量加倍:口服给药间隔与其t 1/2接近时,加速到达Css。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利用度 ( Bioavailability ) 指不同的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的相对分量及速度,以吸收的百分率表示。 它可以反映不同药物剂型及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应用同一药物剂型可能产生不同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 舌下、直肠给药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首关消除。 * (3)药物的剂型: 固体剂型, 片剂, 胶囊剂 液体剂型, 溶液剂, 注射剂 外用剂型, 软膏剂, 霜剂, 滴眼剂 特殊剂型, 速释, 缓释和控释制剂, 脂质体制剂 (4)给药部位的状况: 局部血流量 供吸收的面积 药物与吸收表面接触的时间 * 2.分布 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大部份药物的分布属于被动转运, 少数药物属于主动转运, 使药物可较多集中于特定组织器官中而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 药物分布的速度和程度与药物的血药浓度及靶组织中浓度密切相关, 亦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 它是决定药物能否产生药理效应的关键。 地高辛(digoxin)必须分布到心肌细胞才能发挥其正性肌力作用。因此,如果能检测出靶组织的药物浓度, 则更能说明药物浓度和药理效应之间的相关性. * 影响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2)组织器官局部血流量: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药物的pKa和体液的pH值: (5)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 BBB);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 药物吸收入血后首先与血浆蛋白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6章 牙周病药物治疗.ppt
- 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 糖尿病人血糖监测及管理要素.ppt
- 第19章_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ppt
- 精讲-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要素.ppt
- 第17章 色谱分析概论.ppt
- 第15章 远程访问与虚拟专用网.ppt
- 第15章_第2节_人体对信息的感知_课件(39张PPT)1.ppt
- 糖尿病常用药物w要素.ppt
- 第1章 安全法学基础.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