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文阅读八种设误类型例析].docVIP

【[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文阅读八种设误类型例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文阅读八种设误类型例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八种设误类型例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学生易犯一些低级的失误,如果我们能把高考常见的设误类型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做题时多长个心眼,效果或许可以好些。从近几年高考的文言阅读看,常见的错误大致有以下八种。 1. 【误点】偷换概念 【题例1】(2001年全国高考题)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纠错】错选B项。 分析:第①句陈述的是燕王不再信任乐毅,而改用骑劫代替乐毅,这是田单使用反间计后燕王不再信任乐毅而改用骑劫将军。应当说这句话与田单“兵不厌诈”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不能算是符合题干要求的,因为要求选出的是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而这一句是表达田单“兵不厌诈”的结果。“结果”与“手段”有很大区别,但出题者却不知不觉中偷换了概念,稍不留意就会中计。第⑤句是描述“牛”和“燕军”的情状,第⑥句是说燕军大败,排除①⑤⑥所在的选项,从而得出答案C。 【题例】(1996年全国高考)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纠错】错选D项。题干要求筛选的是表现郭永刚直抗上的“举动”,而第⑥句“吾知行吾志而已”却是郭永表达心志的“言谈”,这显然不属于题干对人物刻画方法筛选的指定要求。但却有不少考生只盯住“郭永刚直抗上”,未能注意后面的“举动”二字,从而做错了题。 2.【误点】张冠李戴 【题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材)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1.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3.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4.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5.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6.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5 D. ③、④、⑥ 【纠错】错选C项。 分析:此题中第3句“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如果单从字面来看,很容易误为“清慎”的举动。实际上此句是说胡质帐下那个都督为巴结上司,悄悄地供给胡质食物,一路相伴,命题者巧妙地利用此句省略主语的特点,将都督的所为之为嫁接到胡质身上,让考生判断。考生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命题者所设的陷阱。 【题例2】(2003年全国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诌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纠错】错选D项。分析:其实C项有问题。原文中为“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明明是炀帝向裴矩询问方略,而并非“裴矩向炀帝献计”。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而题干的要求则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某人……的一组”。文章涉及多个人物时,会混淆人与事的对应关系,如把另一个人的政绩当作主人公的政绩等。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错位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人物身上。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决不止一个,而我们答这个题是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做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被排出,从而帮助解题。 3.【误点】无中生有 【题例1】(1997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 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