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羊下坝镇学区培训材料
羊下坝镇学区“两基”迎“国检”工作培训材料
一、“国检”依据的主要文件
(一)国家依据:“两个法规,三个文件”
两个法规:
1、?1993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2、?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三个文件:
1、教基〔1994〕19号,《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2、国教督〔2004〕9号,《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
3、教督〔2007〕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
(二)甘肃省依据:“两个《方案》,一个《办法》”
两个《方案》:(见《甘肃教育督导》2011年第2期)
1、《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1]51号)
2、《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的意见》(甘教厅[2011]27号)
一个《办法》:《甘肃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办法及说明》(甘教厅[2009]171号)
(三)其他依据:武威市人民政府、武威市教育局、凉州区人民政府、凉州区教育局、羊下坝镇人民政府、羊下坝镇学区关于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会议精神。其中凉州区教育局方案中的32项指标是检查的重点指标和重点工作部位。
二、“两基”国检指标及说明
“国检”的主要内容和评估验收标准在《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1]51号)和《甘肃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办法及说明》(甘教厅[2009]17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但在全省两基迎国检培训会上,国家教育督导团马书义处长指出,国检指标共70项,其中办法内指标44项,办法外指标26项):
(一)普及程序(12项)
1、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
2、初中阶段入学率98%以上,净入学率95%以上(毛入学率不考虑年龄大小,净入学率考虑年龄大小。初中适龄学生指13-15周岁的学生);
3、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都能按时入学;
4、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
5、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
6、毕业班学生毕业率98%以上(学生初毕业班学生数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比);
7、小学毕业学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学生升学率85%;
8、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
9、17周岁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0%以上;
10、15周岁人口文盲率1%以下;
11、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按时入学;
12、小学、初中在非服务区上学人数(教育均衡发展)。
说明:以上指标的计算方法以甘教厅[2009]171号和教督办[2004]10号(国家教督办《关于修改印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年文盲评估验收情况登记表〉及填报说明的通知》)文件为依据。
①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指正常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另项计算;
②小学适龄人口指7-12周岁儿童;
③残疾是指视力、听力、智力残疾(要有县级鉴定证明)。
(二)教师队伍(10项)
1、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
(专任教师是指属于教师编制,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特岗教师计入专任教师统计数内。专任教师不含临时聘用、代课人员)
2、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6%以上;2001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3、小学、初中校长都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正职);
4、小学、初中生师比;
5、小学、初中代课教师占在岗教师的比例;
6、小学、初中按省定编制超编、缺额情况(超编人员向缺编学校分流);
7、小学、初中按学科要求配置缺编情况;
8、小学、初中高一级学历教师数及比例(小学大专以上,初中本科以上);
9、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年工资数比较;
10、教师数量按省政府《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甘政办发[2002]42号)文件执行。即:
农村小学:1:23
农村初中:1:18
省教育厅[2009]171号文件要求:2010年后逐步按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编办发[2009]6号)文件执行。
(三)办学条件(13项)
1、按照“四个集中”原则,调整学校而局;
2、小学校舍达到“一无两有六配套”(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校园内围墙、大门、操场、旗杆、水井、厕所配套);
3、具备必备的基础设施(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小学科学实验室或活动室1间,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其他功能室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4、校园环境达到“六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教育化;
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010年以前小学不低于4平方米,初中不低于4.5平方米。2010年以后初小4.52平方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