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40年代的绝望与幻景
天国火种,萌发于一个人人心生绝望,又从绝望中生出无数愿景的年代。在绝望与各种愿景间抉择徘徊,却鲜有人能看清时代风潮卷裹下的虚幻与真实。
1843年9月,广西桂平大宣里来了一位谈吐不俗、却以外来苦力身份待人招雇的年轻人。
大宣里在桂平县东北六十余里,是一个龙蛇混杂的客家集市村落群,向来是多事之区,“蝗灾甫息,盗贼复兴,游匪外滋,土匪内迫”。(1844年《重修宣里新圩三界祖庙碑记》)
这个名叫冯云山的广东青年,求雇不成又靠拾粪易粮度日,同时四处劝人“敬拜皇上帝”。冯传播的新教义,在当地客家人中颇有市场,以祖籍惠州的古林社人曾天养为例,自己皈依后又动员了全家男女老少,更走家串户到处说动他人,此后数年间,仅他一人就发动了四百多人。
冯云山的“敬拜上帝”之说,源自同为农村塾师的花县老乡洪仁坤。
■落第异梦
对洪仁坤而言,道光二十三年(1843)本是一个彻底绝望的年份。
这年夏天,自幼有“才学优俊”之名的洪仁坤四考秀才不中。每次初试必进前十,每次复试必在榜外,希望屡屡从云端高处摔落粉碎。而在六年前第三次落榜时,即便“悲愤交加,积郁成疾,猝然病倒”四十多天,洪仁坤仍没有放弃科举进取之路。(崔之清《洪秀全评传》)
这一次,这位30岁的老童生终于觉得自己此生已彻底无缘科场功名,于是愤恨发誓从此“不穿清朝服,不考清朝试,自己开科取士”。
也是在这年夏天,绝望后回乡做了塾师的洪仁坤,偶然间在书柜中重新发现了《劝世良言》。那是他六年前得自广州街头的基督教小册子,但他当时稍作浏览便丢在了一边。
此番“潜心细读”后,洪仁坤才发现这是一本“天赐奇书”,从书中“至高无上的真神皇上帝”,他联想到了六年前三度落榜后的病中“异梦”:他被一位蓄金须、穿皂袍的老人迎上天堂,“取出了带恶根的旧心肠,换进了圣洁的新肝胆”,然后和一位中年人一道斩妖除魔。
读完《劝世良言》后,洪仁坤宣称,他梦中的金袍老人和中年人“就是皇上帝和耶稣基督”。而自己是“皇上帝的次子、救世主基督的胞弟”,受命下凡来助人“打倒人世间的一切恶势力,直至高高在上的皇帝”,建立一个“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的人间天国(《太平天国起义记》)。病愈后他将小名“火秀”改成了“秀全”,尔后便以此名行走世间、搅动天下。(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
从此,洪秀全一边当私塾先生,一边倾心构建着异梦中得来的别样愿景。其中“有三十三重天”的天国世界,“身穿黑龙袍、满口金须”、酷似中国民间神祇的“皇上帝”,还有香烛、油灯、小尖角黄绸令旗,以及写有“奉天令”字样的小竹板,实际“与民间敬神仪式无异”。
■“脑又乱了”
从这年秋天起,洪秀全开始四处宣传他的新教义。但在村民们看来,洪秀全在那自称“被请上了天堂”的四十多天里,经常大叫“天下百姓归我管”,神志昏迷、行动癫狂,明显是“脑乱了”。这次又到处讲皇上帝,无非是“旧病复发、脑又乱了”。
只有洪秀全的直系亲属们全部加入了拜上帝教,而族弟洪仁玕还因为参与拜上帝教活动,被其兄长杖责并逐出家门。
直系亲属以外,最早的“皇上帝”信徒,是洪秀全的莫逆之交、同为塾师的花县禾落地村人冯云山。冯云山也是科场失败者,但一试后便绝了再试的念头。找到信仰后,按照“只拜独一真神”的教义,冯回家把他之前供奉的佛像神像儒教书籍以及孔孟牌位全部捣碎了烧掉。
洪冯两人又砸烂了村里的神像、拆去私塾里的孔子牌位,还定制了两把重数斤、长三尺的“诛妖剑”。但这没有如愿引起村民们的“觉悟”,反而令洪冯两人再也收不到学生。
本地传教无果,洪冯两人于1843年4月2日背着“斩妖剑”,和冯家侄儿冯瑞嵩、冯瑞珍一起离家外出,在广东各州府传道。此时正值广东民众在鸦片战争后强力“反对洋鬼进城”,劝人敬拜“皇上帝”的四人传教小组,自然也被斥为“从番”。
一个多月后,见事无望,冯瑞嵩、冯瑞珍先回花县了。洪冯则继续游历,荒山野岭跋涉四天后,终于来到粤西北连山八排瑶区,却又发现语言不通无法交流。
既不容于广东相对稳固的乡村宗法社会,又在痛恨“洋鬼”的普通民众中毫无市场,洪冯的广东传教之路,至此已到尽头。
■血色广西
尔后,冯云山认为接下去“最好到广西,广西山多人野,最好召集英雄,买马聚粮”。显然,冯云山此时就已有举兵自立的念想。
广西素来“边徼蛮荒、地瘠民贫”,嘉庆末年以来,更是天灾人祸不断,以致土地时有荒废。洪冯入广西传教前近一百年间,广西耕地总面积从一千多万亩减至了896万亩。
耕地减少的同时,却有大批五口通商后无法再依赖传统产业谋生的移民,从湘粤赣闽各省涌入广西,导致全省人口急速膨胀。1753年,广西全省人口仅1976000人,到1851年竟达782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