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黄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识黄河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所以,黄河流域被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细石器文化时期的石器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二里头青铜爵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青铜器文化 黄河为啥叫黄河 在很久以前,黄河水并不怎么黄,它的名字不叫黄河,而叫大河。到唐代,人们看到的大河是黄色的,就给它取个“黄河”的外号,没想到外号竟最终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 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这就是黄河水变黄的根源所在。 黄河从何处变黄的 流经黄士高原时,因植被差,带走大量泥沙呈现黄色浑浊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这就是黄河水变黄的根源所在。学者们测得此处黄河水中的输沙率为每秒803公斤。由此确定,黄河水是从达扎陵湖乡开始变黄的。 问题 你知道黄河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黄河上著名的水利枢纽 一共有12座.他们分别是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 问题 你知道黄河有哪些苦恼? 黄河水灾 一片汪洋 黄河水灾 千里泽国 黄河水灾后的凄凉景象 滔滔黄河水冲开堤坝 黄河上的冰凌 黄河上的冰凌 千里冰封的壮观黄河 黄河凌汛形成原因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凌汛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的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滔滔黄河水每年流掉近十六亿吨泥土 黄河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水土流失严重 问题 请问:黄河下游特有的景观是什么? 黄河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通常的河道是河道底要低于其流经的地面的。而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快,而所经地段植被情况差,导致大量的泥沙被带走,而到了下游,流速变缓,于是大量的泥沙就沉积了下去,几千年常此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地上河就此形成了。 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上升,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黄河决口造成的灾难 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km2。 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黄河干涸的河床 黄河断流的原因 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干旱 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用水量剧增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被污染的原因 工业废污水 城市生活污染(废水、污水) 农业污染(农药) 天然径流量幻逐年减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