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天祥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透析.doc

文天祥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透析   摘要: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交错复杂的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一生有过很多波折坎坷,但作为封建士大夫,他渴望有所作为,以一展宏图。忠君爱国是其最主要的精神品质。细读其诗作,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又表现为:豪情壮志、铮铮铁骨、幽愤情绪、耿耿丹心。   关键词:文天祥 诗歌 爱国主义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04-01   1 “闻鸡坐欲驰”的豪情壮志   文天祥自幼受父亲文仪的熏陶感染。公元1256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20岁的他考取了进士第一名。可天不随人愿,因其父亲病逝,为遵孝道,不得不守制三年。公元1259年守制期满,文天祥被朝廷任命为承事郎、签书宁海节度制官厅公事,自此开启了他光明正义而又艰难坎坷的仕途生涯。   此时文天祥也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他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雄伟的志向。其《夜坐》中“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立志报国、勤勉不已的豪情,率真地表达了自己“簸扬且听箕张口,丈夫壮气须冲斗”的雄心和为报效祖国建立不朽勋业的抱负,可见忠肝义胆、气宇轩昂。但因时事艰难,宋朝政廷软弱无能,自己的直言忠谏一时又不能被朝廷所接受,加以得罪朝中权贵,一时难酬抱负。但其奋发有为的思想、立志报国的志向一直没有变,“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长共暮云愁”,“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   正由于其满怀豪情立志报国的雄伟抱负,使他即便在兵败被俘的日子里都能始终抱定“将以有为也”的信念,跟元军作不懈的斗争。   2 “饿死真吾志”的铮铮铁骨   公元1274年6月,元首忽必烈率20万大军大举进攻南宋政廷,南宋顿时陷入危急境地。此时的文天祥再也按捺不住了,要跟元军作坚决的斗争,于是他四处征集义军,招纳英雄豪杰。至公元1275年4月,文天祥已集结义军一万余人并开赴临安准备抵御元军的进攻,以保大宋江山。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作战英勇,但最终还是未能挡住元军锐利的兵锋,临安危急。   后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元将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不料,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扣留住了,元帅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但文天祥软硬不吃,坚贞不屈。后行至镇江,文天祥借机冒险出逃,历尽艰难险阻,到达福州。因其不满张世杰专制朝政,文天祥离开朝政并辗转各地继续联络抗元义军,坚持斗争。至公元1278年冬兵败被俘,于公元1282年底在柴市慷慨就义。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文天祥此时被俘北行途经南安军,如不被俘本能回到故乡庐陵,所以诗人只能发出“归乡如不归”的感叹,可见其心情悲苦。想想自己身系拘囚,不能再为朝廷尽忠尽力,于是就决心饿死以殉国,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读来尤其感人肺腑。展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形象。   3 “眼看胡马泪痕多”的幽愤情绪   在南宋末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天祥的诗歌还表现出深深的幽愤情绪。眼看南宋政廷一步步走向衰亡,加以自己的豪情壮志一时又难以实现,文天祥的心中不免生发忧虑和惆怅。在得罪权宦董宋臣被贬瑞州事,文天祥不由得忧心忡忡,“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虽身处异地,但仍然念念不忘要收拾旧山河。   在兵败被俘、身陷囹圄,南宋政权被元军步步蚕食直至灭亡的那段“非人世所堪”的日子里,文天祥这种悲伤幽愤的情绪在其诗歌中时有体现。可在目睹偏安江南一隅且软弱无能的南宋政权在遭遇元军大肆进取中原而显得手足无措节节败退的情景时,文天祥不由得悲从中来,心中的忧愤一时难以释怀。   又如“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独自登楼时柱颊,山川在眼泪浪浪”,“江山有恨销人骨,风雨无情断客魂。泪似空花千点落,鬓如硕果数根存”,“犹是江南佳丽地,徘徊把酒看苍天”,“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这些诗句无不包含着诗人那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忧患。   而这种悲伤幽愤的情绪,也正是文天祥忠贞爱国情操的重要体现。   4 “以身殉道不苟生”的耿耿丹心   其实贯穿文天祥诗歌始终的内在情结是其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耿耿丹心。在其词《酹江月》中“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可见其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和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至死不渝的忠贞。   这种愿意舍身殉国的大气魄,在其代表性长诗《正气歌》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他饱含深情的笔墨极力歌颂历来愿“以身徇道不苟生”的英雄人物,文天祥也更愿意以身效法他们,为追求“正气”而舍生取义,并且认为这种“正气”“当其贯日月”。因而,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可谓义无反顾。《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样“感情充沛,笔墨酣畅,具有深沉刚健、悲壮凄凉的艺术风格,洋溢着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