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灵甫遗孀-名媛王玉龄
* * * * * * * * * * * 她从历史中走来 抗日名将张灵甫遗孀 名媛王玉龄的传奇人生 一个是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一个是豪门深闺、绝色佳人。张灵甫和王玉龄,虽然只做了两年夫妻,他们之间的故事却成就了贯穿20世纪的一段传奇。 背景音乐:梁祝化蝶 E-mail文化传播网 1948年20岁生日 张灵甫王玉龄结婚照 张灵甫,生于1903年8月20日,陕西省长安人。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张灵甫1925年5月入黄埔军校4期,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龄引荐下加入中国国民党。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了驱许(崇智)斗争,分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任职。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 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战死孟良崮,终年44岁。 1946年新婚后 1948年 王玉龄和张灵甫 张灵甫死时,王玉龄才19岁,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玉龄携老母、幼儿去了台湾。在张灵甫死后的第6年,25岁的她在当时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系王玉龄的姨父)的私人帮助下,办了去美国的护照,暂时留下老母亲和6岁的幼儿,只身去了美国求学。 上面是《 老照片.pps 》幻灯片中的最后一页,这些都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历史人物,早已消失到历史尘埃中了。 可是没有想到,她又回到21世纪来了。请看下一页‥‥‥ 国民党知名将领张灵甫遗孀 王玉龄女士亮相上海 2007年08月14日 16: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八月十四日,为纪念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暨淞沪抗战七十周年,“黄埔论坛”在上海举行。海峡两岸近百位健在的黄埔军校同学及家眷出席。国民党知名将领张灵甫的遗孀、当年黄埔名媛王玉龄亮相上海,受到两岸人士关注。 中新社发 许晓青 摄 1973年秋,周恩来总理从海外华人口中得知王玉龄女士在美国的情况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回来观光旅游,欢迎她叶落归根。当她想到能一睹祖国风貌的时候,欢愉之情顿涌心头。可是她又想起自己的丈夫张灵甫生前与人民为敌,回归之举,吉凶难卜。直到后来,她正式接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的一封信,信中再度向她发出热情的邀请,她终于打消了一切顾虑。同年9月,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她终于踏上了阔别25年的故土,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秘密接见。总理在接见时说:张灵甫是黄埔的学生,我是黄埔的老师,我应该把张灵甫争取过来的,因为张灵甫是个很好的将才。 总理还做出指示,王玉龄想回大陆,可随时签证,来去自由。此后她每年都回国探亲访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由美国来华的华人,仅有她和杨振宁教授。 她不是2007年才回来的,早在1973年… 8月16日,上海书展上,一幅《抗日名将张灵甫与爱妻王玉龄的真爱传奇》画册的大幅海报引吸了参观者的目光。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国民党名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人生红颜不是悲 最初拿到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这本书的时候,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王玉龄何人?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吗?从封面上看,很像,但又没有那些明星的尘世感和做作气。她是谁?她来自哪里?将去何方? 待发现她是国民党抗日将领张灵甫的遗孀,我又倒吸了一口气,难道自古红颜多薄命?王玉龄十六岁结婚,十九岁就丧夫,命运过于残酷了! 50年代,王玉龄到了台湾以后,由于缺少经济收入,加之积蓄又被所谓的投资人骗走,家庭生活陷入极大的困境。按照台湾的规定,她是可以领到一笔抚恤金的,但“王玉龄宁可饿死,也不会去领取这样的抚恤”,“她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并且有尊严的生活”。她毅然带着有限的五千美金,暂时告别老母亲和小儿子,来到她生疏的国家——美国,在那里打拼。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她考大学、找工作,完成了她人生的新生活,一切重新开始,人生在进取中获得了价值。 1953年在美国开车,带朋友外出。 1960年代,在美国家中 1953年,王玉龄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学听课。通过4年的苦读,王玉龄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了。其后,在罗斯福医院任会计2年,后在五星级饭店———朴拉沙饭店工作3年,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到退休。 王玉龄在美国工作期间,和同事们在一起。 1960年代,在美国一家旅馆的阳台。 王玉龄天生丽质,聪颖典雅,张灵甫去世后,她的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其中不乏国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