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教案
第5课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知道青铜的基本成分,记住商朝后期铸造的后母戌大方鼎等著名青铜器,形成“青铜时代”的历史概念。记住甲骨文产生的时代,了解其基本造字方式,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通过识别和鉴赏青铜名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甲骨文地位和价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能力与方法
收集和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图片,从文物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习通过文物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对青铜器用途的划分,学习对历史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对甲骨文相关知识的了解,学习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杰出的青铜工艺成就,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课堂上的求知欲望强烈,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欠缺从图片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1.以后母戊大方鼎为代表的商代青铜器
2.商朝的甲骨文
难点:1.从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探究商朝的生产和社会情况
2.甲骨文的地位和价值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开设了以夏商周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展览,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参观呢?
学生:想。
老师:但是需要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填空才能赢取参观票。
(同学一起完成填空。)
老师: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我们赢取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参观票。接下来,请跟随老师一起欣赏我们祖先在夏商周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吧!此次展览分设了青铜器印象厅和甲骨文记忆厅。
活动2【讲授】青铜器印象厅
【幻灯片】青铜器印象厅
老师:我们首先进入青铜器印象厅。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请一位同学来担任义务解说员,为我们介绍一下后母戊鼎。
【幻灯片】“镇馆之宝”——后母戊鼎
学生解说词:“后母戊”鼎(曾称“司母戊鼎”),铸于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王”。
此鼎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后”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即王的母亲,“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后母戊”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此鼎器厚立耳,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扉棱,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对学生的解说给予表扬)
老师: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这样一件足有大半个人高的超大铸件,巨型重鼎,工匠们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讲解后母戊鼎的浇铸过程。
学生解说词:商代的工匠们首先做出一个鼎的模型,雕刻好纹饰和图案,用它翻出泥范,然后刮去模型外一层,就制成了芯,为了耐住铜水高达2000℃以上的温度,范和芯要烧制成陶。陶范和陶芯合在一起,中间就是空腔。浇铸时,陶范被埋入到沙中,三个鼎足作为浇铸时的浇铸口,一个鼎足作为排气口,将大型熔炉置于铸型鼎足的外侧,当熔炉中的青铜熔化之后,将铜水慢慢往铸型空腔里灌注,待鼎身铸好后,再在上面安模、翻范,浇注鼎耳。
在后母戊鼎的出土地安阳殷墟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可能是商代熔铜时使用的名为“将军盔”的容器。容器高32厘米,口径约23厘米,每次可熔铜12.5公斤。按大鼎约832.84公斤计算,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70个将军盔同时进行熔炼才行,并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对学生的讲解给予表扬)
老师: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体现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之大与技术成就之杰出。后母戊鼎的存在足以代表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所以学者们才一致认为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活动3【活动】考古殿堂
老师:商代工匠们运用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制造出了品种繁多,款式各异的青铜器。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考古殿堂的互动平台,你能给这些青铜器进行分类吗?
(学生做对了给予表扬,老师进行点评。)
活动4【讲授】青铜器印象厅
老师: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件我们家乡江西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伏鸟双尾青铜虎,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这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呢?
学生解说词:伏鸟双尾青铜虎,铸于商代约公元前1600—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益阳市高平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英文学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理科数学).docx
- 湖南省邵阳十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 湖南省长沙一中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天气和气候 教案.doc
- 物理化学二模.doc
-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 甘肃省武威十二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1月份)(解析版).doc
- 甘肃省酒泉六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