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大学高等工程数学试题
中南大学工程硕士“高等工程数学”考试试卷(开卷)
考试日期:2010年 4 月 日 时间110分钟
注:解答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本题24分,每小题3分)
1. 若函数,且有和, 则方程在上的解存在唯一,对 任意为初值由迭代公式产生的序列一定收敛于方程
在上的解,且有误差估计式;
2. 建立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三要素是: 确定决策变量 、 建立适当的约束条件 、 建立目标函数 ;
3.求解无约束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最速下降法会产生“锯齿现象”,其原因是:
最速下降法前后两个搜索方向总是垂直的 ;
4.已知函数过点,,设函数是的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则满足的三个条件(1)在每个子区间(i=1,2,…,n)上是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2)S(x),S’(x),S’’(x)在上连续;(3)满足插值条件S(xi)=yi(i=1,2,…,n);
5.随机变量为样本,是样本均值,则 N(3,0.4);
6.正交表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为 L表示正交表,N表示试验次数,n、m表示因子水平数,p、q表示试验至多可以安排因素的个数 ;
7.线性方程组其系数矩阵满足 A=LU,且分解唯一 时,可对进行解,选主元素的Gauss消元法是为了避免 采用绝对值很小的主元素 导致误差传播大,按列选取主元素时第步消元的主元akk为
8.取步长,用Euler法解的公式为 。
二、(本题6分)某汽车厂三种汽车:微型轿车、中级轿车和高级轿车。每种轿车需要的资源和销售的利润如下表。为达到经济规模,每种汽车的月产量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可进行生产。工厂规定的经济规模为微型车1500辆,中级车1200辆,高级车1000辆,请建立使该厂的利润最大的生产计划数学模型。
微型车 中级车 高级车 资源可用量 钢材(吨) 1.5 2 2.5 6000(吨) 人工(小时) 30 40 50 55000(小时) 利润 2 3 4 解:设微型车生产了x1辆,中级车生产了x2辆,高级车生产了x3辆,而钢材、人工均有限制,所以应满足限制条件:
钢材:1.5x1+2x2+2.5x3≤6000
人工:30x1+40x2+50x3≤55000
生产数量:x1≥1500 x2≥1200 x3≥1000
从而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Max c1x1+c2x2+c3
三、(本题10分)已知的数据如表:
0 1 2 5 -5 3 0 6 用Newton插值法求的三次插值多项式,计算的近似值,给出误差估计式。
解:
xi F(xi) 一阶差商 二阶差商 三阶差商 四阶差商 0 -5 1 3 8 2 0 -3 -11/2 5 6 2 5/4 27/20 6 12.5 6.5 4.5/4 -0.025 -0.2292
因此,而
四、(本题12分)为了研究小白鼠在接种不同菌型伤寒杆菌后的存活日数有没有差异,现试验了在接种三种不同菌型伤寒杆菌(记为并假设,,)后的存活日数,得到的数据已汇总成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样本方差 F值 组间SSA 66 2 33 6.286 组内SSE 63 12 5.25 总和SST 129 14 (1) 试把上述方差分析表补充完整(请在答卷上画表填上你的答案)
小白鼠在接种不同菌型伤寒杆菌后的存活日数有无显著差异?(取,)
解:(1)见表中红色部分
设H0:μ1=μ2=μ3=…=μi
选取统计量
,由于显著性水平未给出,设α=0.05,查表得,因为F=6.286,所以拒绝H0,即小白鼠在接种不同型伤寒杆菌后存活日数有显著差异。
五、(本题12分)用表格形式单纯形法求解
(本题10分)试确定求积公式 中的待定系数,使其代数精度尽量高。
解:将分别代入式中得
,因此得
七、(本题12分)(1)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自变量的选择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向前回归法、向后回归法、逐步回归法。试解释什么是逐步回归法?
(2)如果要考察因素A、B、C及交互作用A×B、A×C、B×C,如何用正交表安排试验,交互作用见下表,试作表头设计。
表 两列间交互作用表
列号
(列号) 1 2 3 4 5 6 7
3 2 5 4 7 6
(2) 1 6 7 4 5
(3) 7 6 5 4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