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doc

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集中营的非人生活使囚犯从活生生的人成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   作者就是在这种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的时候还登上过阿尔卑斯山。   他的作品《人生的真谛》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至今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人生的真谛》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的集中营经历,描述囚犯从进集中营到获释的各个阶段心理反应;第二部分用实际病例生动地阐述了意义疗法的概要;第三部分为1984年再版时增加的一章补充理论性总结。   重读弗兰克尔的《人生的真谛》,不禁使笔者再次思考那个每一个个体都曾有的追问:人为什么而活?生命究竟有何意义?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生?   其实,生命就其本身而言,并无意义。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作为一名教师,从事的是教育――一项“成人”的事业,并非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教育是要使人成为人,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现,使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使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使人成为自由之人。这是一种“完美的人”,也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人,同时也是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之人。正因为无法完成,教师不得不一直走在追寻“完美的人”的路上,并将这种追求视为生命的意义。对这种生命意义的追寻使教师的心灵有所皈依,心灵有皈依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懂得作为人的生命的终极价值,他是作为人而不是工具或者机器而存在。   “人只有充分表现了自己,当他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能量时,人才会生存。如果他不这样做,如果他的生活只是由占有和使用而不是由生存所构成,那么,他就是退化的;他变成了一件东西;他的生命就无意义了。它成了某种受苦的形式”。当一个人学会追求自己所想做且能做的事情时是最幸福的。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如果一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他就能体验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他就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哪怕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因为,“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想要过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追求快乐和意义两种价值。现实的人并不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为最终目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除了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要外,教师还有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爱,渴望心灵自由的空间,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追求等等。只有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教师才可能建构幸福的教育人生,凸显主体的生命意义。   人是要有理想的,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和挑战,生活就变得毫无意义。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乃在于其理想性。教育是理想与人的关系,信仰是方向,建立方向的人是有力量的人。教师倘若没有或丧失教育理想,就会陷入贫乏、枯燥的教育现实泥沼而成为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回想教育家孔子,为了理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的“忘食,忘忧,忘老”并非由于健忘症,而是因为把握住自己的理想,所以生活始终充满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选择最终还是做一名最普通的乡村教师。他的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