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融学漫谈:大马不能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学漫谈:大马不能死

大 马 不 能 死 ? 【作者的话】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金融市场学导论》,并作为多所高校的专业教材使用多次再版。该书中有大量金融学小品以影证相关金融学原理。现将部分小品在文库贴出与广大同好分享。 ——代鹏 优胜劣汰本是讲究公平和效率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例外。 搞金融的人都知道“大马不死”的道理:对于大的金融企业,尤其是规模巨大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由于涉及面太广,其破产倒闭可能产生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的连锁反应,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国家往往不得不出面全力以赴的对其进行救助,为它“输血”、“堵窟窿”。这种大企业,尤其是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的大商业银行,不能倒闭的原则被人们形象的称作“大马不死”。 众所周知,垄断、过度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是妨碍市场经济达到资源配置最佳状态的“四大魔头”。而“大马不死”恰恰就属于“外部性”的“势力范围”。许多学者认为,“大马不死”实际上是企业将经营的风险由资本的所有者转嫁给政府和社会的不道德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大企业提供的救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提供“外部性”——等于是在“补贴”和“鼓励”企业进行不负责任的冒险行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替经营失败者买单,这种做法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原则相冲突,是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率的。然而说归说,做归做。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痛苦的发现“马”一旦“太大”了,就真的不能“死”了,至少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死”,政府总得做点什么。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1930年12月11日,美国当时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合众国银行破产了。这家拥有20多亿美元存款的商业银行的破产,在当时引起了公众对于银行安全性的严重恐慌——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银行倒闭过。更要命的是这家私人商业银行的名字让很多人误认为它至少是美国政府的官方银行,如果不是中央银行的话。为了防止存款随着开户银行的破产而化为乌有,不安的人们争相前往银行提款。面对已成惊弓之鸟的民众,即使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往往也会随着一句毫无来由的谣言而在顷刻之间陷入支付危机——并且最终破产。在很多情况下,一家银行的崩溃竟然仅仅是由于受到隔壁银行破产的拖累。 以合众国银行的倒闭为标志,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的短短的30个月里,超过3000家的银行倒闭,这个数字占美国银行总数三分之一强。这么多的银行倒闭产生了什么后果呢?其结果是1929年10月21日纽约股市的崩溃终于“进化”成了资本主义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如果你从“大萧条”的英文“the Great Depression”——直译为“巨大的消沉”,还不能理解问题的严重性的话,那么下面一连串的数字可能会给你一个形象化的概念:从1929年至1932年,银行破产3101家;企业破产l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34亿美元;如果按照工业月度产量计算的话,危机的最低点1932年7月的生产仅相当于1905年同期的水平——较危机前的最高点1929年5月的产量下降了55.6%! 尽管基础货币的供给比1929年增加了20%以上,但是1933年3月美国的货币供给总量M1却下降了至少25%,相应的商业贷款余额只相当于1929年的一半,1933年的投资支出比1929年减少了90%!3年间,一边是物价水平下降了25%,另一边是美国的失业率超过了25%。1933年3月,主张“新政”的民主党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入主白宫时所面临的局面用“革命的前夜”来形容是在恰当不过的了。在危机的最高峰,汽车工业的开工率仅为5%,钢铁工业是15%。翻翻1932年12月4日的《纽约时报》,你甚至能读到这样的消息:“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各学校已经使用谷物作原料”。而在1933年8月24日出版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则刊登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新闻:“政府计划规定销毁500万头生猪并控制繁殖新生猪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问题就出在“钱”上。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而这些资本无论表现为土地、厂房、机器、技术、品牌,还是以原材料、人力资源的形式出现,资本的运动都离不开货币的支撑。而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以钞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从钞票派生出来的存款货币的面目出现的。人们将货币存进银行,银行自然会按照许诺的那样向储户支付利息。那么这些利息从何而来呢?当然,放在保险箱里的钱是不会“生”钱的。银行要想履行承诺,就必须想方设法将储户的存款以更高的利息贷放出去。而获得贷款的人,一般则又会将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以可以开立转账支票的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某一家银行,……。这个过程反复出现,我们就会发现,一沓钞票派生出了数倍于它本身的存

文档评论(0)

wuyuan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