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史.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上编:中国教育史 前言: 每一门科学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如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时期、独立形态时期、迅速发展时期、理论深化时期),同样整个教育科学也是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它不是个别人的发明创造,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众多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结晶。 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 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 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 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育思潮等。 二、教育学的分类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教育史 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中国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和当代教育史。 古代部分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中叶为止;近代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现代部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为止。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教育史部分。 第一章:中国原始教育 一、中国原始教育概况: 原始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生物学角度)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 3、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度) 通过生产劳动,把这样那样的社会物质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便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教育本身。 原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 生产劳动教育 道德和社会传统教育 原始宗教教育 军事教育 原始艺术教育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1、生活同教育紧密联系,教育活动在生产劳动中进行。 2、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 3、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第二节:学校教育的萌芽 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关于学校的萌芽,在古籍中记载颇多,而且众说纷纭。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成均 最早见于《周礼》:“大司乐掌 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 合国之子弟焉。”西汉时期的董 仲舒认为:“成均,均为五帝之学。”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即“成均”是古代乐师作乐的地方。“成均”以音乐教育为主。 2、虞庠 《礼记》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郑玄解释说:米廪“藏养人之物”,即粮仓。 《说文》指出:庠“从广羊声”,即食羊者所居之地,养老敬老的地方。 孟子说:“庠者,养也。” 即把有道德、有经验的老者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作。《礼记》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虞庠以德教(孝的教育)为主。 此外,相传神农氏始设“明堂”施行社会教育,《周礼》有“六厩成校”的说法。 二、学校萌芽的客观原因: (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生产力的较大发展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明显分工、阶级的形成 (二)、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文教制度和教育政策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教政策 一、古代文教政策的变迁: 文教政策: 是由国家制定,颁布和实行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策略。(随着时代的不同,文教政策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夏、商、西周:“官守学业”“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后人称之为“学即其政,政即其学”但夏商重鬼神,西周则是“敬天保民”施行“德政”、重视“礼乐”教化。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2、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私学大兴,养士成风。 3、秦:书同文,统一语言文字;行同伦,统一伦理习俗;立博士、设三老,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文教,颁挟书令;禁游宦,防止“以古菲今”“惑乱黔首”,禁私学,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学内容;尊孔崇儒;建立贡举制度。 (但汉并没有放弃刑法律令,而是两者结合,相互为用,即“王霸道杂之”后称之为“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强调三纲五常的德性和儒术的道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重振文教(以《五经正义》作为统一的经血颁行天下。用《开成石经》确立儒家经典的权威;建立唐律、唐礼;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宋:沿袭唐制,重文教、兴理学; 元:推行汉法、重教兴学、勉励儒学、崇尚理学。 明:强化专制统治,提高皇权,特别重视控制

文档评论(0)

zhuanye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