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方案.doc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课题研究方案 三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如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必须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渗透法制教育的?在小学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小学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课题通过渗透,将法制教育的内容、知识点乃至法律意识、法律素养,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潜移默化式地有机结合于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最终对师生共同提高法制观念起到积极影响。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要转变当前学生法制教育的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把引导和强化学生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认同,作为重中之重,进而塑造公民积极的守法精神。3.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法律素养的状况,发现现成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对策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情感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研究价值? 1.从理论上探索普法教育的新思路;2.从方法上探索普法教育的新途径;?3.从操作层面上探索普法教育新模式。、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联系实际法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创设情境法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3实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渗透法制教育的注意点 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渗透点”。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倒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40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