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见山楼在设计上亦颇具特色,它是拙政园池水中体量最大的建筑,因为四周池面平阔,积水弥漫,故而建此重楼而不觉其高耸。相反楼台映于水中,倒影清晰,倍增了水景的魅力。此楼的立面线条均以横向为主,以与水平向的池水协凋一致;楼层高度在满足使用条件下也尽量压低,窗亦采用横向的和合窗等,这样处理,便使重楼在静水衬托下,产生一种舒适稳定的艺术效果。 楼室内的装修亦甚高雅,现在保留的室内陈设很是庄重:中间为书桌及太师椅,依北墙置琴桌三只,两隅花几各一。书桌前对称置官帽式靠背椅四只,茶几两只,西边靠墙为十景橱,全堂家具均为明式,线条简洁,造型大方。 楼南檐下原悬有郑板桥隶书所写一联:“束云归砚盒,栽梦入花心”。原联文革中佚失,由吴进贤补书。楼下室内还有一联:“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春秋佳日,觞咏其间”。为集句联。精美家具及点景诗对的装点使这一著名风景更加令人留连忘返。 * 细说拙政园之三 苏州园林系列之 作者:秋实屋 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拙政园小飞虹廊桥之南跨建于水上的建筑。小阁三间,南窗北槛,两面临水。南边水面尽头是高高的界墙,是一处较封闭的水景小庭。北边,两侧亭、廊相围,对面是斜跨的飞虹,构成既隔断、又空透的闲静的水院,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很著名的景致。小沧浪得名于上古的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实际上是古代士大夫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形象说明。所以那些官场不得意文人造园时均要设以沧浪水为主题的风景。 小沧浪水阁,也包含了园主沧浪濯足,自我安慰的寓意。这里原先曾是园主人的静养读书之处。室内悬有一篆书联:“茗杯瞑起味,书卷静中缘”,是对水阁恬静,闲适情调很好的概括。进水阁凭窗南望,除南边墙前栽竹点石外,其余全是水面。岸东有一小廊沿墙而出,并以倚壁半亭“静深”作为收头。碧水从北边大池穿阁而来,阁静而水流,形成很独特的小院水景。水阁北边是从大池分成的一个水湾,如果在水阁槛外轩廊中北眺,透过廊桥的栏杆,掠过荷风四面亭,可望到远处的见山楼。在纵深七八十米的水面上,层次众多,景观深远,湖光倒影,满目清新。小沧浪一南一北两个水院,虽然均以水为主题,但景观完全不同,南幽闭而北畅透,水为一而景各异,堪称园林艺术理水之高招。 得真亭 得真亭为小沧浪水院西北隅的景亭,二条游廊交汇于此:东北是小飞虹廊桥,南边水廊由小沧浪水阁而来;西向,游廊曲折通向玉兰堂。亭北向,与水中之荷风四面亭遥遥相望,而造型别具一格的香洲又在假山之后大片花木丛中隐现不定。 “得真”之名似乎颇多学究气,《荀子》曰:“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晋左思亦有诗云“竹柏得其真”,当年园主借松柏以自喻清高。原先此处松柏翠竹葱郁喜人。现在亭前绿地上植桂多株,伴以紫竹,更有一座小假山相点缀,“得真”之原意已衍化为“得自然之真”的纯粹审美性质了。 亭正中,悬有一面大镜,四周山水花木悉映入镜中,颇有“镜里云山若画屏”的境界,自然之真趣于镜中得之。亭子由于要接续廊桥,故于矩形平面之前凸出一个方形小披屋,大亭作歇山顶,小披屋则是攒尖顶,两者相加,使亭的轮廓变化多样。 志清意远 志清意远位于小沧浪西侧的独立封闭小院。由水阁北向轩廊西行,穿过廊间圆门可入此小景区。这里北边是雅洁的庭院,东北隅有一高大古枫杨,其荫足以蔽护整个院子,其下花木数株,青藤缭绕,甚有古意。小庭北向及东向的墙上,皆有漏花窗,以与院外景色相沟通。庭院小筑紧接水阁,故其南侧与小沦浪共一个水院,推窗外望,碧水一乱,与北边小亭一水一陆适成对比。其题额取自《义训》“临深使人志清,登高使人意远”之句,与小沧浪一样,侧重于水景的欣赏。小筑北边轩廊西端,接一座小巧半亭,亭倚高墙而设,中间为一门洞,可通小庭院西边的曲廊,此廊由北而南去,其尽头便是小沧浪南水院之界墙,廊中面东临水建有一景亭名曰“静深”,静深亭倚廊而出,亦是一半亭形制。它是南水院中唯一的建构,环境极为幽静,故取唐诗人宋之问:“深入清净里,妙断往来趣”之诗意而名之。这一景名在当年初建时已有,文徵明曾为之题咏过,亭上所悬匾额即为录其诗而制作。亭内还悬有一联:“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乃明吴中名士祝枝山手书。小沧浪、志清意远和静深亭三座风景建筑的布局立基,极见匠意:水阁两边皆水,志清意远南水北庭,而小亭则是面水倚墙,虽均以水为观赏主题,但所见景色各异,加上四周游廊的曲折回绕,各式洞门的穿引,使这一幽静水院具有别处很难见到的景色,蕴含着古代文人园林特有的审美趣味和人格理想。 香洲 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为“舫”式结构,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