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 学习要求:掌握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礼与刑的关系、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一些重要问题。 一、西周的立法思想 二、西周的立法概况 三、西周的民事法制 四、西周的司法制度 陕西岐山周原遗址 陕西骊山烽火台遗迹址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天命靡常,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天命不可转移→天命转移给有“德”者→敬天落实到保民 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 惟命不于常。(《康诰》) 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召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 (二)明德慎罚 “德” 运用于法制便是“明德慎罚”。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刑罚适用的原则 (1)矜老恤幼原则。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 《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3)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 (4)罪不相及原则 (三)刑罚世轻世重(“三国三典”)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周礼·秋官·大司寇》 “昔周之法,建三典以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邦用轻典;二曰:刑平邦用中典;三曰:刑乱邦用重典。五刑,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所谓刑平邦用中典者也。凡杀人者踣诸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积。……。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龀:儿童换牙。指七、八岁年龄) ——《汉书·刑法志》 二、立法活动 (一)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九刑有三种含意 (二)吕刑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①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②赎刑是其核心内容; (三)周礼 1、何谓礼? 周公 《礼记·明堂位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后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传》 2、礼的产生和发展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3、“礼”的基本内容(形式)――五礼 (1)吉礼:祭祀之礼。 (2)嘉礼:冠婚之礼。 (3)宾礼:宾客之礼。 (4)军礼:行军作战之礼。 (5)凶礼:丧葬之礼。 4、礼的性质与作用 (1)礼是人与禽兽的区别所在,是人类的生命形式 《礼记·曲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人情之大宝也。 (2)礼为人类社会规定了基本的生活秩序 《左传· 隐公十一年》: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礼记· 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 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5、“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 孝、忠 6、“礼”与“刑”的关系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二者相为表里,出礼而入刑”(《大戴礼记·礼察》) 臣闻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故《甫刑》大辟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后汉书·陈宠传》)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