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西方哲学智慧08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

(精)西方哲学智慧08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一词的本义是“再生”,16世纪意大利文艺史家瓦隆里(1511-1574年)在他的《绘画、雕刻、建筑的名人传》里使用了这个概念,后来沿用至今。所谓文艺复兴是一场从14世纪到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其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之为“文艺复兴”,而它的实质则是人文主义运动。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人文学”,指与神学相区别的那些人文学科,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艺、道德哲学等等。 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对古代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以及他们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观。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神学主张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 人的发现 人文主义思潮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由于“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这就是“人的发现”。 科学的发现 对世俗生活的重视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14-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观察和实验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重视,并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这些都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文艺复兴的第二大功绩——科学的发现。 地理大发现 十五世纪是大航海时代: 1488年,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1498年,达伽玛开辟了印度航路; 1520年,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文艺复兴被认为是简单地恢复了古典文化。其实,文艺复兴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击当时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造舆论。 文艺复兴是一次逐渐发展的时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事件。但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背景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教会不仅是精神领域的统治中心,而且也要成为政治的中心,它的势力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随着教会的世俗化,它也陷入了自上而下的腐败之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不满。 席卷欧洲的人文主义运动虽然触动了教会的权威,但尚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它。当人们对于教会自行改革感到失望时,宗教改革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势不可挡地爆发了。16世纪,最初在德国,接着在瑞士、英国、法国以及北欧诸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震撼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并且最终脱离了罗马教会,自行成立了新教,经过长时间的斗争还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宗教改革看作是人文主义在宗教神学领域的延伸,而且其影响甚至比人文主义更大更深远。 宗教改革 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说:“宗教改革家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整顿由于有人滥用罗马会议,由于许多僧侣们生活放荡而遭到破坏的教律。第二,按照先前遭到镇压的某些运动的方针改革教义,并返回原始的质朴状态。第三,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宗教改革直接的要求是消解教会的权威,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而从哲学上看,其内在的要求则是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人,1501年进入爱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律,获得硕士学位后突然遁入修道院研习神学。1507年,任神父;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1515年,任维腾贝格大学神学教授。 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在德国兜售赎罪卷,在维腾贝格教堂大门上贴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灵魂如何获救的问题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也是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 圣经中说“义人必因信得生”。据此路德认为,获救只凭人的信仰,与善功、教会的中介作用没有关系。 在《基督徒的自由》一文中,路德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因信称义”的学说。 因信称义 人具有双重的本性,一是心灵的本性,一是肉体的本性。 就前者而言,人被叫做归灵的、内心的人,是自由的;就后者而言,人被叫做属血肉的、外在的的人,是受束缚的。 人不可能靠外在的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