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
悬壶济世
古代经典医学秘籍:
《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 《伤寒杂病论》 —开创了辩证施护的先河—东汉末年张仲景,首创了猪胆汁灌肠法 《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首创细葱管导尿法,蜡疗法,热熨法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温热论》—清代叶天土,提出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辩证论治与辩证施护的纲领 “麻醉术”、“五禽戏”(虎、鹿、猿、熊、鸟)——三国时期华佗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阴阳之间的关系:1、对立制约 2、互根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内,阴之使也” 3、消长平衡——冬至夏或夏至冬气候改变 4、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归类:
五行 脏 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无味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酸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苦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甘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辛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咸 PS:五脏共同生理特点:化生,贮藏精气 六腑(如上+三焦)生理特点:受盛,转化水谷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指大主” ——与脉、面、舌、喜、汗有关
生理功能:1、主血脉 2、藏神
肺:“华盖”“娇脏”——与皮、毛、鼻、悲、涕有关
生理功能: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
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肉、四肢、口、唇、思、涎有关
生理功能: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肝:“刚脏”——与筋、爪、目、怒、泪有关
生理功能:1、主疏泄 2、主藏血
肾:“先天之本”——与骨(髓)、发、耳及二阴、恐、唾有关
生理功能:1、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
胃:收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化糟粕、主津
膀胱:贮尿和排尿
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生气之根”——肾 “生气之源”——脾胃 “生气之主”——肺
气的运动(气机)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气的分类:1、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
2、宗气——行呼吸,行气血
3、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卫气——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控腠理开阖、汗液排泄
气、血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载气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感
五邪:风、寒、湿、燥、火——内生
风邪——开泄,伤阳;善变;主动;百病之长
寒邪——伤阳;凝滞,主痛;收引
暑邪——其性炎热;耗气伤津;多夹湿
湿邪——阻滞机制,伤阳;黏滞;重浊,趋下,袭阴位
燥邪——干涩,伤津;伤肺
火邪——其性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
PS:血瘀:刺痛,拒按。 气滞:胀痛,喜按。
望诊:1、排出物:色白、清稀者为虚证、寒症;色黄、稠浊者为实证、热证。
2、痰:脓血腥臭痰,为肺痈
3、呕吐物:秽浊酸臭,为热证;酸腐夹杂不化食物,为食积;清水痰涎,伴口渴不饮,苦腻胸闷,为痰饮;有鲜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为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
4、舌:淡白舌为虚证、寒症;红舌为热证,鲜红少苔为阴虚火望,紫舌主热极、寒盛、淤血或酒精;青舌主阴寒证、血虚证,为气血瘀滞。
5、舌苔: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腐苔”为食积、痰浊久积不化所致;“镜面舌”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之征;白苔:主表证、寒症;黄苔:主里证、热证;苔黄而厚腻:为痰食阻滞;苔黄而燥:为热盛伤津;灰黑苔:热极或寒盛。
问诊:听声音和嗅气味
气味:口气臭秽,多属胃热;口气酸馊:为食积肠胃;口气腐臭:多为牙疳或内痈;病室内尿骚味:水肿病晚期(病重症候);烂苹果味:消渴病患者(病重症候)
血腥臭:失血症;
问二便:“五更泻”——肾阳虚 小便清长量多——虚寒 小便短赤——热证
尿失禁——肾虚或气虚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生活起居护理:1、起居有常 2、劳逸适度 3、环境适宜
避免过劳: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情志护理原则:1、诚挚体贴,全面照顾 2、因人施护,有的放矢 3、乐观豁达,怡情养性 4、避免刺激,稳定情绪
情志护理方法:1、以情胜情法 (1)恐胜喜(2)喜胜悲(3)悲胜怒(4)怒胜思(5)思胜恐 2、移情解惑法 3、暗示法 4、顺情从欲法 5、情志导引法(气功疗法) 6、药食法
PS:儿童多因恐、惊致病,成年人多因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