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重点人体寄生虫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重点人体寄生虫重点

寄生虫 学习目标: 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授课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 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范 畴 医学蠕虫学  医学原虫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寄生与寄生关系 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及其类型 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 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 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 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 宿主及其类型 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夺取营养物质致宿主营养损耗,抵抗力降低。 (2)机械性损伤:造成组织损伤或破坏(移行、吸附、阻塞、压迫等损害) (3)毒性与免疫损伤:分泌物、排泄物及代谢产物引起组织损害或诱发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先天抵抗作用: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淋巴系统和补体系统的防御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既可清除体内寄生虫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如皮肤利什曼病。 2、非消除性免疫: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而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感染。 带虫免疫-疟疾感染、伴随免疫-血吸虫感染 (三)免疫逃避: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力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原因主要涉及解剖位置隔离、表面抗原改变、抑制或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感染阶段的寄生虫病原侵入人体的途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 经口感染--食物、水 经皮肤感染--水、土壤 经媒介昆虫感染--叮咬、吸血 其它:接触、胎盘血、吸入、输血 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1、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 2、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自然疫源性。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形 态 成虫: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半透明,前窄后钝圆,呈葵花子状,10-25mm X 3-5mm。雌雄同体。 虫卵:黄褐色,上端较窄,后端钝圆,形似芝麻或灯泡状,为体积最小的蠕虫卵。有明显的卵盖,其周有肩峰,下端有一小逗点状突起,卵内含一毛蚴。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