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与苏联等国建交 出席日内瓦会议 出席亚非会议 假如你是一名外交官,现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采取在美 、苏两大阵营中走中间路线? ”针对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引领:从国际环境、美国对华态度、新中国国家性质、国家利益等去考虑。) 二、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1955年) 1、1949年迎第一次建交高潮(17国),打破帝国主义 的“孤立、封锁”政策。与苏联结盟 2、1953年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 问题) 4、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周恩来将国内刚出品的彩色戏曲电影《梁山泊与祝英台》带到日内瓦放映。周恩来希望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人是重感情的、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不愿和外界互相仇视。 请柬上是这样写的:“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 位参加的会议,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参加这个会 议呢? 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①吸取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教训; ②人民政府的正确方针的指导; ③新中国各个方面建设的成就,综合 国力的提高; ④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的雄才大略;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没有一位外国政治家象周恩来总理那样在日本各阶层人民中间有那么多朋友,得到那么多的尊敬。”   ----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您推功揽过,更不借他人之光往自己脸上贴金。您以实际行动为后世留下一部无字宝书。这部书,既总结了过去,也设计出未来。您在中华历史的地位立在人民心中,不管写不写在纸上,都是第一位的---无字丰碑。周恩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一位埃及友人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 同 面对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②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历史纵横) 提出原因: 含义: 作用: 同: 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对中国的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