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分析

2014高考作文指导 1、提炼中心法 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 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由挑不了担子到后来挑好了担子 [挑不了担子的原因] 担心摔倒,弄脏衣服和鞋袜,注意力不集中。 [挑好了担子的原因] 脱掉外衣和鞋袜, 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剖析实质] 这是一个关注我们内心世界与做事情本身的关系话题。“外衣和鞋袜”产生的顾虑喻指生活中做事情时一些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心理上的负担、压力、困惑、忧虑等包袱。 哲学家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闻到了。” 因为学生迷信权威缺乏独立思考。 另外三个学生先默不作声,而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表现出或否定了苹果香味或怀疑了不是苹果或以“感冒”为借口来回避. 这三个学生的行为又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他们不盲从、敢怀疑、有主见 哲学家: 循循善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全国)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多则材料类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 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多则材料类:“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 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不同点,这不同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报载一:有位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他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男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②报载二;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