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芷江五郎溪乡五郎溪村驻点调研的体会和思考?近日,省委政研室调研组深入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五郎溪乡进行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对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省委政研室调研组进村入户、访贫问计、访困问需,对贫困状况摸得比较准,对困难原因搞得比较透,对扶贫措施谋得比较实,为全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值得肯定和赞赏。实践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全省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的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一进两访”活动,一起为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确保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本报全文刊发调研报告,以飨读者。 ????根据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安排,遵照省委书记徐守盛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定点调研工作要求,省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深入芷江侗族自治县五郎溪乡五郎溪村、金厂坪村、牛皮寨村进行专题调研,三天三晚,住农家、访农户,面对面、点对点,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和探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新办法。 ?????找准帮扶对象 ????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芷江侗族自治县是徐守盛同志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联系县。该县五郎溪乡五郎溪村是直接联系点,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位于芷江最北部,是全县人均收入最低、人均耕地最少、海拔最高的地方。五郎溪村全村21平方公里,共有15个村民小组、540户、2008人,其中70%人口为侗族和苗族,全村劳动力840人,耕地1520亩,人均0.76亩;林地17530亩,平均每户32亩。 ????绿水青山掩盖了贫穷落后。从县城到五郎溪村仅30公里,由于是盘山路且弯多路险,驱车竟也花了50多分钟才到。车行山中,虽正值仲夏,但民族村寨与群山环绕交相辉映,虫鸣鸟叫与溪流潺潺相得益彰,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加上平均海拔1000多米,温度比城市要低5至6,倒也凉爽宜人,让人忍不住深呼吸。不过从车窗向外一路看去,贫穷面貌依然突出:多数村民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山上,大约90%的房子为木板房,楼房很少,就连乡政府周边也见不到餐馆、超市和银行网点,由于被重重山脉所阻隔,手机信号在山中时断时续。 ????可见的贫穷面貌之外,深层次的贫困现状更值得关注。根据乡政府提供的台账,截至去年底,五郎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户503人,低保人口194人,五保户15人。呈现“三多三少两难靠”的困境,即困难家庭多,留守家庭多,患病家庭多,这三类家庭分别占全村总户数的65%、55%和33%;种田收入少,多种经营少,技术农民少,种植纯收益户均不到800元,从事特色种养和有高中以上学历、一技之长的农户仅20多户,占全村4%;集体经济难靠,龙头大户难靠,村级收益仅生态林补贴近7万元,全村仅两家颇有规模的龙头种养大户,但年纯收入也不到6万元。金厂坪村、牛皮寨村大体也是这种情况。 ????扶贫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使党的扶贫政策效应覆盖到每一个贫困户,这就要求我们切实从传统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家底盘清。在乡、村干部协助下,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五郎溪村141户贫困户,感觉县乡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确认的扶贫对象大多属于“真贫”。从我们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其致贫原因主要有七大类:一是因病致贫,有36户,占25.5%,如张家院组56岁的党员张良琴,本来在外务工,年收入过万元,但罹患肠癌,丧失劳动能力几乎无收入来源,治病后反而欠债2万多元。二是因残致贫,有4户,占2.8%,如小坡田组63岁居民杨金凤,上肢残疾,仅靠在浙江打工的儿子每个月寄回300元维持生计。三是因学致贫,有15户,如王家组张汉生,家中有两个小孩分别在读高中和初中,年开支2万多元,通过打工等途径收入仅1万余元,全部靠借款支持,生活十分困难,孩子暑假放假也去县城做零工赚取生活费。四是缺技术致贫,有21户,占14.9%,如金字湾组26岁村民谭书平,由于母亲生病去世欠债致贫的他原本在外务工,但目前小孩刚刚出生需要照顾,苦于无技术尚不知做什么。由于科技水平不高,全村产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结构,增收门路窄,生产力水平低下,种养业收入年平不到800元。五是缺劳动力致贫,有3户,占2.1%,如张家院组张秀林一家,由于没有主要劳动力,仅能在房前屋后种点金银花,收入十分微薄。六是缺资金致贫,43户,占30.5%,这是全村的普遍问题。据61岁的党员张成政介绍,他养了20箱蜜蜂,本想扩大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一直处于维持状态,年收入仅300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