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治疗: 3.再发性尿路感染: 再感染: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如半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者,需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睡前排尿后服药,两用半年,每7~10天换药。 复发:去除诱发因素(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据药敏结果用药,疗程大于6周。反复发作者,需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 抗菌治疗: 4.无症状性菌尿: 是否治疗目前有争议。 妊娠期,学龄前儿童,曾出现有症状感染者,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 据药敏结果用药,主张短疗程用药。如治疗后复发者,可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证候:小便频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或腰痛拒按,或见恶寒发热,或见口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 2.肝胆郁证 证候:小便不畅,少腹胀满疼痛,小便灼热赤痛,有时可见血尿,烦躁易怒,口苦口黏,或寒热往来,胸肋苦满,舌质暗红,可见瘀点,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通淋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石韦散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 证候:小便淋漓不已,时作时止,每于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尿热,或有尿痛,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 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 证候:小便频数,滞涩疼痛,尿黄赤混浊,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四肢乏力,口干口渴,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剂 缩泉丸 分清五淋丸 三金片 预后 非复杂性:预后好。 复杂性:治愈率低。 预防与调护 1、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2、清淡饮食; 3、保持外阴清洁; 4、性生活后注意排尿。 尿路感染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谢永祥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尿路炎症。 细菌是尿路感染中最多见的病原体(多指大肠杆菌),其他如病毒、支原体、霉菌及寄生虫等也可以引起。 根据感染部位 肾小管功能受损害 及组织解剖变化 有无尿路功能和 结构异常 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女性/男性为10:1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急性 慢性 复杂性尿路感染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与中医学的“热淋”、“劳淋”等相似,可归属于“淋证”、“腰痛”、“虚劳”等范畴。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以肠道革兰阴性菌最常见,大肠杆菌约占80%,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 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以葡萄球菌最多见,亦可见粪链球菌和肠球菌; 偶见真菌、病毒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2、易感因素 ①尿路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泌尿系道梗阻,如肾及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泌尿道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从而使细菌容易繁殖而发生感染。 ②尿路损伤:导尿、尿路器械检查等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同时易将细菌带人尿路。 ③尿路畸形:肾发育不全,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等,均易使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降低。 病因及发病机制 2、易感因素 ④女性尿路解剖生理特点:女性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尿道直而宽,且长度较男性短,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故细菌易沿尿道口上行至膀胱;且女性在月经期或发生妇科疾病(阴道炎、宫颈炎等)时,阴道、尿道黏膜改变而利于致病菌侵入。 ⑤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⑥遗传因素所致尿路黏膜局部抗尿路感染能力缺陷(如尿路上皮细胞菌毛受体的数目多),易发尿路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3、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绝大多数(>95%)是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 2. 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达到肾脏引起感染。仅占所有尿感的不到3%。 3. 邻近器官感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可经过淋巴道感染肾脏。此种途径感染少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4、机体抗病能力 ⑴当尿液通畅时,尿液可将大部分细菌冲走; ⑵男性在排尿末排泄于后尿道的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⑶尿路黏膜可通过其分泌有机酸和IgG、IgA及吞噬细胞的作用,起到杀菌效果; ⑷尿液pH值低,含有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尿过于低张或高张,都不利于细菌生长。 上述因素不利于细菌生长。 病因及发病机制 5、细菌致病力 细菌进入膀胱后,是否发病,还与其致病力有关。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决定了该菌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力。如大肠杆菌,能引起症状性尿路感染的仅是其少数菌株,如0、K和H血清型菌株,它们具有特殊的致病力 病理 尿路感染的部位不同,病理解剖改变的差异很大。急性肾盂肾炎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