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岁月闲笔吴云波岁月闲笔吴云波
岁月闲笔
吴云波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觉就走过半生岁月。回首来路,有很多东西都令人记忆犹新。近来比较清闲,便将这些记忆写在纸上,故称闲笔。
其实闲笔不闲,一旦想起那些往事,心里便挤满酸甜苦辣,许多纷繁事态也一齐浮现脑际,不由顿生悲愤、痛苦与迷茫,当然亦有兴奋、感激和欢悦……
一、在农村的摸爬滚打
因为只读过两年小学,所以留在童年的记忆主要是放牛、割草、捡柴和一些家务,对课堂与老师的印象不是太深。大约正是这个原因,至今我都不轻易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老师。被我当成老师者,一般对我的人生与进步产生过一定影响,我对他们也是永生难忘。
只上过两年小学,故恢复高考后没有资格走进考场,乃至后来的人生之路艰难曲折,充满泥泞与痛苦,但我从来没有因此怨天尤人,更没有怨恨自己的父母。因为只读两年小学不是父母不送我读书,也不是读不起书,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学期学费只有1.8元钱,而且因为我的成绩优秀,这1.8元钱都被免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分钱不缴,照样可以上学读书。而我自愿不去上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教我的“老师”水平不咋样,使我感到与其在课堂学无所获,还不如我自己学习进步快,接受的东西多。好多年之后,招工、转干都要讲文凭,我才意识到当年这种认识误差,是只看了一时,未看长远,但已经筑成的事实怎能改变,我也因此毫不怨天尤人,更不能怨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穷苦农民,他们憨厚、朴实、善良的品质,影响和造就了我一生的为人之道。我从10来岁就在生产队当童工,学会了田间的一切农活,至今耕田、靶地等繁重活路都难不倒我,还参与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库、堰塘以及公路。在此过程中,我业余读书学习,并在当时的《通川报》、《四川文艺》上发表诗作,时间是1975年前后。那时我觉得年轻人有奔头,只有你争取进步、表现优秀,哪怕你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一无所有,也有人发现你、鼓励你、支持你;不像后来办任何事都要讲关系,看你送的钱多钱少。即使你是个顶尖人才,但你吝啬,不去跑关系、拉靠山,到处去意思意思,加强活动,有谁过问你姓甚明谁?而我的青少年时代,根本没有这些弊端。记得1977年3月,我第一次被县委宣传部点名出席全县宣传、文艺创作会议,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有此机会感到是莫大的荣幸。可主张点名我出席会议的领导此前他的姓名我都不知道。次年冬天我又被县上点名出席全县文化工作会议,这是一次规模盛大的会议,全县10个区60多个公社分管文教的书记、各中小学校长,扫盲教育干部、各部局有关领导和全县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都出席了会议。会议开了10天左右,主会场设在雷山。会议对全县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积极分子进行了奖励,最高奖额15元,给我的奖金是10元。10元在今天早已不足挂齿,而当时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10元办的事现在恐怕要1000元、2000元才能办到。以工价为例,那时在我们乡下请一个匠人诸如木工、石工、泥瓦工或其他临工之类,每天给四角至六角,最高不过八角钱,而且很多人不要钱,他帮你的忙,那时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很重,大家很讲感情。而现在都是向钱看,如在乡下找这些匠人,每天少了100元以上就免谈,还要外加好烟、好酒和好饭、好菜。请其他下力的临工还更高,一般一天都在200元左右,而帮忙的事早就不兴了,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人们都被绑在“钱”字上。再以进餐为例,那时一盘肉丝四角钱,而且分量不少,也就是说用10元请客,可以办三席。现在办三席需多少钱,恐怕四五千元才拿得下来吧!这么一比较,可知在物价低廉、人们又不大看重钱的时代, 10元奖金引起的震动,无异于平地一声春雷!记得在公社召开的“三干”会上,公社党委书记、副书记面对几百人反复宣讲此事,这对于处在梦幻中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激励啊!为了让我更有机会读书、学习、写作,公社党委还决定让我离开繁重的农业劳动,到公社卫生院当学徒兼管药房,口粮由社办粮解决。后来,尽管我没有以医药卫生作为一生的职业,是因为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卫生院领导更换,新到的院长为了将自己的老婆塞进药房,便趁公社党委主要领导外出学习的空隙,自作心裁逼我交出药房,自此我看那不是一个久留之地,便中断了对医药卫生的研习。我在公社卫生院一年的日子,几位老医生对我比较好,多年后我都怀念他们,特别是我的师傅和另一位妇产科医生,他们去世的时候我因在另一个乡跑腿,未能前去吊唁,至今感到非常内疚。没有从业医药卫生,但至今我对这门学问仍感兴趣,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华医学文化宝典,我觉得它对中华民族永远都是一笔宝贵的财产,我自己正是按照它讲的道理安排日常生活,所以半生岁月除了生过一次疮外,没有吃过药、没有打过针。
二、在乡镇的耳闻目睹
从卫生院回家不几年,农村就实行包产到户了。最初实行这个政策,农民的负担不是很重,卖了国家规定的公粮统购,扣除提留农税后,老百姓还可拿到少量的现金,所以农民特别拥护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