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观测方法 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运粮河特大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 2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 2.1一般要求 2.1.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每个墩台均进行沉降观测。 2.1.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每30孔选择1孔进行(不足30孔应按30孔计,另每300孔增加3孔进行观测)。 2.1.3桥涵主体工程(包括架梁)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2观测点的布置 2.2.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墩台沉降观测点按《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施工,承台上布置两个,墩身上布置两个,共计四个(目前承台已覆盖,线下部分只需对墩身部分进行测量,493座墩身)。 2.2.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点布置: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共计6个,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我部现有536孔梁须进行沉降徐变观测)。 2.2.3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0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 2.3观测精度: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2.4观测频次 2.4.1墩、台基础的沉降观测频次见表5.4.1 表5.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 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 / 设置观测点 墩台混凝土施工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 预制梁桥 架梁前 全程 1次/周 预制梁架设 全程 前后各1次 附属设施施工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桥位施工桥梁 制梁前 全程 1次/周 上部结构施工中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附属设施施工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 全程 前后各1次 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 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 ≥6个月 1次/周 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1次/天 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 24个月 0~3个月 1次/月 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4~12个月 1次/3个月 13~24个月 1次/6个月 2.4.2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表5.4.2。 表5.4.2 梁体变形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 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梁体施工完成 / / 设置观测点 预应力张拉期间 全程 张拉前后各一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全程 安装前后各一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碴轨道铺设前 ≥60天 1次/1、3、5天 后期1次/周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1次/天 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 24个月 0~3个月 1次/月 残余徐变变形 长期观测 4~12个月 1次/3个月 13~24个月 1次/6个月 3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测量 3.1一般要求 3.1.1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读数精度0.1mm,沉降观测点采用DS05型仪器观测,观测方法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3.1.2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埋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复核、校正。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二等水准基点上。 3.1.3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1.4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3.1.5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3.2观测水准基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3.2.1观测水准基点(基准点)的布设 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

文档评论(0)

xueting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